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向度涉及共生价值取向、共生动力机制和共生实践路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价值取向,不仅指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而且指向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共生发展,以及促进人类、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共生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动力机制,既包括历史沿袭中的现代化动力,也包括客观现实中高质量教育亟需的治理动力,还包括面向未来教育的创新动力。这三种动力并非孤立存在,其能形成复合整体的共生动力机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以共生现代性理念为引领,追求“共治”和“善治”的共生治理,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协同创新合力进行赋能。  相似文献   
2.
信息对称中基础教育的"知识沟"现象与关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对称是一种理念,也是教育传播学视角下基础教育追求的理想.本文从辨析"信息对称"的含义出发,解析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知沟"现象,进而提出重构教育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2.0的网络学习使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对网络学习的研究也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借鉴当前教育技术学者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网络学习的成果,并根据网络学习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内涵特征提出了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对学校及社会的渗透,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权利逐渐平等,人们开始处于“信息对称”的环境中。但事实上,这种“对称”仅仅是相对的信息获取权利的平等,而且仅局限于相对较小的群体中。例如,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学校中构成相对的信息对称环境,却无法实现同一个地区所有学校的信息都构成对称,更不用说跨越中西部、城乡的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对称。最为重要的是,即使基础教育处于表层的信息对称环境下,而深藏其中的“知识沟”现象却往往容易被忽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构教育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两个维度对桂林市乡镇高中办学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和生源数量剧减等原因,乡镇高中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都比较薄弱,笔者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撤并薄弱学校,加大财政投入;及时补充紧缺的学科教师,实行乡镇高中教师特殊津贴制度;鼓励学校积极走特色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数学美的内涵、外延以及学生审美认知心理机制分析进行解读,接着从提高学生审美"图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提高的几个教学策略:(1)变换化归疑难问题揭示数学简洁美;(2)利用直观图形揭示数学对称美;(3)变换思维方式揭示数学奇异美;(4)利用教学媒体揭示数学抽象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育才教育集团四所学校中的318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 2007)"的数学试卷为研究工具,进行数学综合能力测评。结果发现:(1)四所学校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育才小学和辰山小学的得分明显比高新小学和石油小学要高得多;(2)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年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10、11岁的比9、12岁的要高;(4)从数学内容来看,学生在"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几何图形和测量"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数据列举"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从数学认知来看,学生在"数学理解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数学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数学推理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此,在集团化办学条件下,我们应严格执行数学教师流动制度,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对教材进行优化和重组,不断改进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减少校际间差距,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学习共同体是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中去情境化学习特征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以网络为依托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其具有学习的共同指向性、跨时空性、分布性、社会性、交互性和平等性等特征。认为Wiki作为一种当前广泛应用于建立网络知识库的社会性软件,在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时给学习者和助学者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哈节”作为京族文化的图腾,其仪式的举行过程就是对全体族群进行熏陶、洗礼和教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本文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对广西澫尾“哈节”仪式的过程进行深入描述,并在教育学语境中解读“哈节”的教育属性,提出仪式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桂林市六个县的中小学及幼儿教师进行了教育科研水平调查,内容包括教育科研意识和态度、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成果。结果表明:课题负责人经历、学校类别、主要执教科目、行政职务等因素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影响显著;学校所在地、职称、教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建议: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升基层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丰富教师的教育科研基础性知识、挖掘扶持优秀的教育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