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覃萍 《四川教育》2008,(12):18-19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对事物的认同、内化,将经验付诸行动,走向成熟。这种认同、内化就是反思,就如同“吾日三省吾身”。  相似文献   
2.
覃萍  林宁 《教育与职业》2006,(35):61-62
当前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说起采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重知识积累与技巧的培养而轻精神和理念的培养”的误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丈化教育,应该做到“两个结合”:把学习“四书五经”与学习“五四”新丈化和一些西方丈化经典相结合;把大学生的“读经”活动与潜隐性、持续性、基础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正遭遇许多困境,主要原因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缺位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后遗症.要通过培育科学精神与培养人文理想并重、"大传统"教育与"小传统"教育整合、开设显性课程与开发隐性课程互补等途径,促使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走出困境,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文化品牌的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换的重要基点。文化品牌建设要凸显本土文化价值,彰显本土文化特色,表达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核,兼收并蓄、吐故纳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文字型、图表型、漫画型等政治情境选择题题型的解题方法。考生要做好高考政治情境式选择题,首先,要重视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书为本,夯实基础;其次,要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后,要采用科学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目前,职业指导课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说教式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职业指导课的教学目的和效果没有达到,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单一的教学模式,将现有的职业指导课模块化,使之最大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激活优秀民俗文化:高校德育回归生活的重要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萍  林宁 《江苏高教》2006,(5):100-102
当前阻碍高等学校德育回归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缺位和德育生活化切入点的错位。把激活优秀民俗文化作为德育生活化的切入点,有助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树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引导大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优化高等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因此,要正确引导和规范大学校园的“洋节热”,加强优秀民俗文化教育,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以促进高等学校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8.
构建“歌海”文化品牌有利于促进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休闲娱乐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有舅于促进广西民歌文化资源整合,与现有民歌文化品牌相比,“歌海”文化品牌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它既具有{通商业品牌所具备的构成要素,如品牌名称、品牌标识、品牌理念、品牌内涵和品牌目标等,又具有独特的化个性特点,如悠久的历史性、鲜明的多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实践性。构建“歌海”文化品牌,应屠区域跨民族整合民歌文化资源,加强品牌产业化运营,借助产业融合的多业共生、混业发展模式放大品牌自产业联动效应,加强对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民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广西边境地区的壮族农商文化,是壮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边界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传统体现了边民生产和生活的习惯,是边民主要的经济文化类型。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存在着独特的习惯和禁忌,需取其精华传承下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口语教学的力度加强了。口语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愿说、想说、乐说。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冲动,情境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而创设的一个场,这个场以“情”和“境”为依托,以促进课堂教学合作和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关键,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语文课堂教学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感情,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其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着作者情感的清泉,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深深的感染和熏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多语文课波澜不惊、死水一潭。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学好语文呢?我认为要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达到有话可说、非说不可、不吐不快的境地,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给他们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在自主学习中发展,在自我教育中创新,让学生真正尝到语文课的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