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及时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本文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论述了职业教育市场营销策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凡是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课堂“三部曲”,即: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回应.这三部曲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的课堂上都会发生.课堂“三部曲”的存在,与人际关系的政治有关.课堂“三部曲”决定了课堂的权利结构,因此也就决定了谁是主体,谁是接受提问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方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要素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文、理、工3类本科生科研能力各指标的重要度呈现相似性。3类本科生所需科研能力要素重要度排序与所学学科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具体排序方面,受学生就读学科特点的影响,3类本科生科研能力部分要素权重呈现出一些细小差别。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从社会发展“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使之为自己培养人才、提供技术.针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内外环境条件等,可以利用美国发展经济学家P·弗里德曼的“边缘——中心”理论,探究高等教育与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之间良性互动发展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韩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令人瞩目,我们如何在中韩两国越来越广泛的文教领域合作中借鉴其好的方面,以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一、韩国教师人事制度的沿革韩国教育体制是一个集欧美式、日本式以及本国传统方式的混合体制。1949年《教育法》颁布施行,规定教育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组成。1953年、1963年分别颁布了《教育公务员法》和《国家公务员法》,强调政治中立,确立了人事行政制度的基本准则,使人事行政制度得到公正的发展。此后,教育制度经历了几次改革,人事行政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教育人…  相似文献   
6.
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有自我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校搭建一个基于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教育平台。为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科研能力评价体系.本文从系统性、导向性、科学性和实用可行性原则出发,构建出了一套大学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大学生科研能力评价中,并以文科类大学生科研能力评价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经费需求不断增大。本文依照“成本分担”理论,主要从政府、家庭、学校三个成本分担者入手.探讨如何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入体制.从而保证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建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突出表现为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造成如此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教育体制、教育需求和教育质量观等方面。新建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可以从准确定位、培植理念、追求卓越、满足产业需求等方面着手,进而探索新建院校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9.
慕课浪潮下新建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建地方高校教师面临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地位和权威性受到挑战、教学模式和教学能力亟待改善的困境;与此同时,慕课平台为新建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学习慕课课程可以实现新建地方高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通过慕课平台可以实现新建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合作发展,通过慕课实践走出一条新建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途径.新建地方高校要分步走,积极谨慎地输入、输出慕课课程,通过观念引导、制度引领、条件保证等配套改革促进幕课建设,为其教师在慕课浪潮下专业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新建地方高校教师方能实现其专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安全教育走进小学以来,它就一直走着一条以传授安全知识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但是,当危险逼近时,这些安全知识却难以派上用场,甚至耽误了事故的救援。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困境呢?文化哲学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