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类课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就拿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来说,仅小学一、二年级四册教材中就有77篇,占65%以上。语文教材之所  相似文献   
3.
不要让识字教学“空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雄龙 《师道》2010,(3):34-34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相继发生了新的变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对汉字自身特点缺乏认识.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不到位.许多识字课堂在追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却自觉不自觉地步入了教学“空壳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在作家的笔下,每一种动物,都是那么神奇可爱,充满灵性。林焕彰笔下的《小猫》(选自《林焕彰儿童诗选》,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10月版)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6.
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课堂日渐绚丽起来,但同时又把不该丢失的东西丢失了。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一课,本是让学生通过用比较的方法复习13个已学的汉字,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再按这个规律自学5个生字。目标很清楚,内容很明了,方法、要求也很明白。可一教师教学时却先后5次给学生发卡片(苹果状、树叶形各式各样)、分粘贴图(树形、心形五彩缤纷)、挂头饰(燕子、小兔等种类多多)等。15分钟时间,学生只顾看图形、比颜色、玩花样,没有丝毫的心思去识字、比较、思考、发现,结果绝大多数学生生字不认识,规律没发现。另一教…  相似文献   
7.
识字教学应跳出单纯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圈子,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让每一个汉字富有内涵,充满生命活力。这样,就会使静态的文字符号动态化,让所学的汉字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以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与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8.
义教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 学,各年级的要求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段话告诉我们两点:其一,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年级突出各自的训练重点;其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是词句训练。根据这一精神,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现阶段低年级阅读教学重讲轻读的现状,要在读中强化词句训练。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词汇教学。词汇教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相似文献   
9.
“读读背背”是新课标颁布以后,出现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的一种新的语文训练形式。编排设计这类训练,旨在让学生积累词语、句子、诗歌等精彩的语言材料,以丰富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文涵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可见,“着眼发展,着手读背”应是其教学的基本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这种训练缺乏认识和研究,不少课堂只是为读而读,为背而背,致使这类本来充满新意的训练步人了呆读死背的歧途。  相似文献   
10.
课堂讨论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它以其互动性和互补性,促使师生、生生的各种思想、观点和见解相互撞击,相互启发,进而产生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见解。因此,课堂讨论便以其独特的优势走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阵营,并逐步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课堂讨论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讨论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讨论的组织引导不够到位,讨论的结论肤浅、无意义,讨论的评价空洞无物。学生在讨论中几乎是不及题旨地说说笑笑,哄哄闹闹,看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