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岭南近代文学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长、发育、成熟与中外文化交流这股“东风”关系极为密切;作为岭南近代文学的重要表征———风格,也深深烙上了外来文化的印痕。岭南近代散文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下,其风格的嬗变轨迹是极为突显的:以经世类散文为主脉的岭南近代散文随着经世致用和启蒙图强文学思潮的起伏流动而俯仰前行,在功利化与通俗化的创作洪流里时时注入艺术追求的清流,在新思想、新事物、新名词与旧文字、旧句法、旧语法混凝而成的河床里鼓噪前行,呈现出与传统散文相异的整体风格———平易缜密,雄深闳肆。  相似文献   
2.
张维屏与龚自珍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时期具有开拓性的诗人,他们两人诗歌创作的主旨和艺术手法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张、龚的诗歌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强烈的爱国情思,深刻的批判精神。他们的诗歌,在艺术上对诗歌的创作都作出了贡献。如果说张维屏的诗以反映时代的巨变和诗人的思想剧变见长,那么龚自珍的诗则以反映现实的广度和社会批判力的深度见长。这两位诗人,就像勇立潮头的猛士,劈波斩浪,冲破传统诗歌的禁锢,开拓了时代新诗风,在诗歌近代化的进程中特立前行,他们都为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近代散文产生于灾难深重的时代,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真实记录,激荡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闪烁着民族精神.本文从充满忧患意识的时代使命感、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向西方学习的改革进取精神以及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弘扬等方面,论述了近代民族精神在散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文化生态变迁的基本格局,决定了近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进入近代之后,随着文化整体主义的解体和多元文化的兴起,各种文化形态都对散文创作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渗透,文化生态与散文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文化生态环境在近代社会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剧变中处于不断解构和建构的变迁状态。西方文化、城市文化和平面媒体文化促使近代中国散文产生了新变。  相似文献   
5.
6.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教育改革中极为迫切的问题。本人在多年的自学考试和函授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改革作了一些尝试。现拟将有关思考和具体做法作些梳理,就教于...  相似文献   
7.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在中国散文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抒愤、逆时、通类、救偏四个方面,论述了章学诚散文的思想与艺术特征,并阐明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很喜欢"东方欲晓"这一话语。在上中学的时候第一次读到毛泽东同志《清平乐·会昌》这首词中的句子,心弦被轻轻拨动。"东方欲晓"这一话语,第一眼看去,会令人产生震撼。因为这里告诉人们,一轮红日将要从东方升起,预示着新的艳阳。太阳将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东方欲晓",日出东方,这是自然规律,就是说这是不可逆转的行为,是一种极大的自信和实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小说界革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小说界革命”是否是一场革命、梁启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态度、梁启超倡导的政治小说、“小说界革命”理论及其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看,学界在纵向研究上取得显成果的同时存在成果差异,横向研究上则既有不足也有潜力。  相似文献   
10.
曾朴的《孽海花》,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表现出与以往中国历代小说甚至同时代的谴责小说明显不同的审美方式,那就是伦理判断与政治判断的融合与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