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亚洲远程教育的现状、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一个世纪前国际教育界提出远程教育的概念以来,远程教育经历了令人注目的发展,尤其是在推动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亚洲是远程教育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远程学习者最多的地区。目前,亚洲各国和地区正致力于有效地发展远程教育,迎接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全球化、人力资源的发展,以及通过开放和平等的形式实现教育的大众化。然而,回顾亚洲远程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地区的远程教育往往强调远程教师的“教”而不是远程学生的“学”,即远程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基于这一历史背景以及探讨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亚洲远程教育的方向和模式进行反思。 本文的讨论将集中于评价亚洲远程教育的实践和探讨教育模式改革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问题:亚洲几十年来远程学习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远程教学的成效如何?随着双向交流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学习和虚拟学习模式的出现,亚洲未来的远程教育的实践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面临21世纪,远程教育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日趋重要,亚洲未来的学习模式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教学材料设计、学生支持和英特网教学等方面,最合适的亚洲远程教育的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最后以香港  相似文献   
2.
香港公开大学的开放和远程教育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港公开大学以“有教无类,卓越进取”为宗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香港特殊的背景和需要,建立了独特的开放和远程教育的理念:实行开放入学,采用远程教学的灵活的学习模式,精心设计优质的自学教材,以学生为本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援,善用现代教育技术,迎接远程教育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远程课程的质量保证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香港公开大学是一所开放和远程大学,非常注意资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然而,大学的理念是:资讯技术能使远程教学的传递多元化,但远程教育的成功依赖于优质的课程和良好的学生学习支援。本文着重介绍香港公开大学远程课程的开发、质量保证以及效果评价。作者认为,无论是采用印刷媒体,还是电子教学,都需要依据有关的教学和学习理论,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良好的教材设计和编写。然而,现代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大中华的远程教育学者们进行合作和联合,共建和共享优质课程,从而服务于人类与社会。  相似文献   
4.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开放和远程教育的发源地,世界上最早的开放和远程教育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古代教育.在近现代社会中,我国内地的开放和远程教育经历了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两个阶段,现在正在致力于从广播电视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阶段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整个教学过程都应以学生为本.香港公开大学多年来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主要的经验有五方面:宽进严出,质量保证;选聘贤能,培育人才;教材优质,灵活学习;学生为本,良好支援;加强研究,力求卓越.面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内地远程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香港公开大学希望能协助内地的学术伙伴,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携手开拓中国的开放和远程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成立于1989年的香港公开大学快速发展的势头,显现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优势和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立于 198 9年的香港公开大学快速发展的势头 ,显现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优势和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8.
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了中国传统化中开放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及其西方开放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描述了香港公开大学成功办学的经验,探讨了当今开放和远程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冲击,面临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虚拟化,网络化等国际大趋势,提出了大中华发展新的开放和远程教育理念的十六字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因地制宜,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9.
谭尚渭教授系香港公开大学校长,本届亚洲开放大学协会主席。这篇演讲辞,回顾了香港公开大学办学及发展,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开展颇有见地,为我们拓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思路益处良多,为此本报予以刊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