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应当完全平等。现实教育领域存在的基于优长、阶层、民族、地域等的差别对待,大多是出于历史和现实利益考量的折衷、过渡之举,不具有长久的制度正义性。受教育权平等在形式上依赖于法律条文的规定,在实质上则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要改善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状况,应重在对权利的经济背景进行合理调剂,而不是改变权利和机会平等的法定规则本身。在经济基础和教育资源趋于均衡的条件下,各种差别对待措施应当逐步弱化并最终取消,从而使受教育权平等在形式上和实质上得以统一。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公正、平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混淆。公平是效率合法、持久的基础,是实现效率的根本方式。公平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之分,分配公平的实现必须以前三种公平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之间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甚至相矛盾的现象。从道德进步判断的标准、道德发挥作用的特点、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历史文化影响进行考察,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虽不完全一致,但也并非二律背反,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当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具有历史合理性、实质合理性、制度合理性、绩效合理性。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理想,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多个层面,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社会主义要在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上全面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社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注重从经济发展层面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判断标准,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展开的历史背景下,陈独秀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着力于民主的价值层面,对人权自由作了大力阐发;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他的认识转到民主的主体层面,以阶级的眼光透视民主;到了晚年,他的思考重心落在民主的制度层面上,并实现了这三个层面的初步结合。价值层面、主体层面、制度层面的统一,即构成了民主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