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们阅读《庄子》的文章,可以从中感受到浓浓的“舞”意。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原来庞朴先生早就谈到巫、無、舞三字来源于同一项巫风文化活动,其中“巫”作为主体、“無”作为对象、“舞”作为手段。对此,我们的理解是庄子借助“舞”中之“象”,揭示他对“無”的人生审美境界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自先秦以来就为各个时代的人所关注。《庄子》一书绝大多数篇目写于先秦,全书竟然没有使用一个“兴”及与之相关的“比”。尽管如此,如果仔细考察庄子一书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影响,将会发现“兴”与庄子塑造的审美境界“游”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认同,临沂大学以美育促进德育为宗旨,以倡导高雅艺术为引领,以协同创新为原则,依托沂蒙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艺术精品,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构建了以红色育人为特色的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新闻传播报道模式比较单一,对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关注不够.这是因为新闻传播界在某种程度上错误地认为趣味性是资本主义新闻报道的"试金石",而重要性才是社会主义新闻报道选材的最主要依据.这样,我国的新闻报道领域便长期由反映重大事件的硬新闻占据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