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园 《金秋科苑》2010,(2):181-182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文化习俗。本文从姓氏、称谓、问候、介绍、见面、拜访、送礼、致谢和道歉、称赞、邀请和答复、宴客、女士优先、隐私、禁忌等方方面介绍中英文化习俗的不同与相同。  相似文献   
2.
人文校园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精髓,它关注的是人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正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体谅与关怀,一切校园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本,都应将人置于现实的核心层面。人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而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更是促进人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宽松、友爱、理解和真诚的教学相长关系,不但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赵园 《东方文化》2003,(6):117-124
讲这个题目于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正在散去之时,并非出于刻意的安排。事实上,定此题目时战事还没有起。这题目是由我近十年来的研究中引出的。近十年来我所关注的,更是“动荡时世的男性”,因为我的课题,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对同一时期的女性命运,只是偶有涉及(即如在谈论节操问题的场合)。  相似文献   
4.
有关明中叶至有清一代幕业的兴起与发展,学界已多所探讨。在我看来,士人的有关言说不但提供了研究幕业兴起、幕宾这一角色生成的材料,更可资考士人处明清之际的姿态与心态,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峡谷行     
7月2日 星期六 五一,爸爸带我游太行山大峡谷。  相似文献   
6.
关于"士风"     
"晚明士风",是被谈论较多的话题.本文试图清理以往有关晚明士风、明末清初士风的论述,并讨论士风论被赋予的功能士类以此自我审视,并借以展开当代政治、文化批评.本文既分析了明代士人的当代士风论,也将清代士人的明代士风论作为分析材料,认为后者更是清代士人从事当代批评的形式.本文尝试探究通常士风论述的方法论前提,其盲点与误区,但对已有的论述,不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7.
有关明中叶至有清一代幕业的兴起与发展,学界已多所探讨。在我看来,士人的有关言说不但提供了研究幕业兴起、幕宾这一角色生成的材料,更可资考士人处明清之际的姿态与心态,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积极的政治参与,是有明一代士风的重要面向。这种风尚有其制度的以及朝廷律令方面的根源。本文着重考察的,是参与抵抗的士大夫于明亡之际的姿态,尤其其中承当事任者的勇毅,他们践履此道、以任事为任道的热情。本文分析了其时承当事任者不同的目标意识,尤其强调某些士大夫当此危机时刻依然持守的非惟功利的目标追求——亦可佐证同一时期经世取向者的不同思想根底与境界。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己所研究的时段 ,我通常使用的说法是“明清之际”、“明末清初”而非“晚明”。在我看来 ,“晚明”与“明清之际” ,不仅所指时段不尽重叠 ,且论说者的“问题意识”往往也有不同。“一个朝代的终结”与“易代”、“鼎革” ,确也是不同的“历史画卷”。易代、鼎革过程中的故事 ,往往并非就是此前故事的简单延伸。易代引发的社会、政治动荡 ,足以造出平世梦想未及的故事 ,造出特殊、特定的人物类型 (如遗民、贰臣 )。我的兴趣确也在此种“危机时刻”世相、士相的特殊性。台湾中研院文哲所有过一个研究“世变中的文学世界”的主题计划 ,…  相似文献   
10.
赵园 《中国文化》2009,(2):114-116,I0001-I0004,117-131
说"嗜欲"本文首先尝试分析明清之际士人有关"嗜欲"的一些言说。 我注意到,不止一个论者对博弈这种近人看来决无"不良"的嗜好怀有警惕。本文所论的时期,张履祥(1611—1674)批评严颖生的每到一地"辄以围碁留止数日",说其害有三,其一即"耽物丧志",另两害则为"废时隳业"与"比之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