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赵民强 《教书育人》2005,(11):63-63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先“教”,而后学生再“学”;师者“传道”在先,徒者“闻道”与“学业”于后。这必然导致学生所闻之道有“同出一辙”之感。  相似文献   
2.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作为一个新闻爱好者,第一次举起相机拍新闻照片,没想到在省级党报《河南日报》(2005年5月18日)和《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年5月17日)上了两个头版,这虽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笔者以为,拍新闻照片要有“三心二意”,才能拍出好的新闻照片来。“三心”即细心、耐心和信心;“二意”即吃透“党意”和“民意”。2005年5月15日是伊川县白沙乡集会时间,笔者外出时发现在白沙乡农村信用社的大厅里人山人海取款的情景,这使我想起前几天母亲拿的一个信用社的存折,存折的“注释”项为“粮补”。母亲还高兴地对我说,现在…  相似文献   
3.
人长两只耳朵足矣,但对我们通讯员则不然。我们必须多长一只“新闻耳朵”,才算一名真正的通讯员。 1997年7月,一位同事说某公司侵犯他的姓名权一案虽经法院审结,但他认为赔偿太少,准备上诉,并说:“这是咱县首例侵犯姓名权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当时不觉一振,认为“首例”里面有文可作。经过调查采访,我便写成《盗用他人姓名必须赔偿损失——伊川审理首例侵犯姓名权案》一文,很快被《洛阳晚报》和《洛阳经济报》两家报纸采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先“教”,而后学生再“学”;师者“传道”在先,徒者“闻道”与“学业”于后。这必然导致学生所闻之道有“同出一辙”之感。如果教师“先教”,势必会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一种很难突破的定势,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虽然有些教师会在自己“传道”的过程中会给学生一些启发,但这种启发是在已定的理论范畴基础上的启发。当然这对于理科的内容也许有一定的帮助,那么对一些有关人文学科,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过去以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教师以“授业”为第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