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赵素兰 《学周刊C版》2011,(8):188-188
一、研读高考。把握走向。夯实基础。突出主干 一轮又一轮的教改,使得我们的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宗”——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思路,是不会变的。从近几年的物理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这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是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所以我们在备考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用好教材、真题、教辅,从宏观上把握复习的安排。  相似文献   
2.
运用分析法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重要的不是给学生灌输多量的知识,而是揭示知识的结构,学会学习的方法.要建构、把握、阐释、驾驭知识的结构,需要有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学生的素质,即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塑造人格、陶冶性情,培养解放个人的自由自觉的创新精神.而所有这些改变都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处理,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 ,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 ,不由得脸红了。”这是九义教材五年制第三册第4课《蓝树叶》最后一段。这一段是“结论”段 ,也是全文的重点段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段文字的含义 ,对加深理解全文具有提纲挈领作用。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课文基础上一位教师抓住四点提问启示师李丽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树叶是蓝色的吗?(揭示矛盾 ,无疑生疑)生 :林园园不想借给她。生 :不是 ,是李丽不想用林园园的。生 :树叶不是蓝色的。顿时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同学们进入兴奋思考状态。教师穷追不舍 ,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赵素兰(宜丰县新昌一小)曾有人问我:你带班有何之道?我说:我带班的奥妙就是爱学生,用一颗慈母般的心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真诚地爱我的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给予他一个爱抚的微笑,对出现的缺点错误有所认识时,给他一个信任的点头;当...  相似文献   
6.
许多写人叙事的散文,都是从正面切入人物的形貌心态和性格特点,都是以大量篇幅对人物作逼真动人的正面叙描,在那些融合着亲身体验的描述中寄寓着深切的感情,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朱自清的《背影》、《给亡妇》,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巴金的《怀念萧珊》等散文佳作。刘亮程的《先父》则首先,并且主要是从“我”的角度切入题材,很少写父亲生前之事,却多写丧父后“我”历年对先父的幻想之形。本文在虚拟的对话氛围中以“我”对先父的渴望、怀念、愧疚、反思和反省,以及我丧父后与日俱增的落寞、迷惘、痛苦和无奈等心理轨迹为…  相似文献   
7.
赵素兰 《现代语文》2006,(10):70-71
许多写人叙事的散文,都是从正面切入人物的形貌心态和性格特点,都是以大量篇幅对人物作逼真动人的正面叙描,在那些融合着亲身体验的描述中寄寓着深切的感情,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朱自清的《背影》、《给亡妇》,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巴金的《怀念萧珊》等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8.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之一;而和谐社会,则一直被人们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中国古代道家的和谐思想为现代人建构当代的和谐社会观念提供了价值参考和理论借鉴。在实践上,它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的身心和谐。所以,只有遵从"道",不违背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三者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面对的是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青年学生.辅导员只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同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并努力掌握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作文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形式。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积累了一点心得体会,自己做了一个小结,望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