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四家《诗》经本的卷数,《汉书·艺文志》有明确的记载:"《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又说:"《毛诗》二十九卷。"三家《诗》的经本是相同的,但具体如何分卷的呢?三家二十八卷,《毛卷》二十九卷,卷数显然不同,但不同究竟在哪里呢? 上述问题,清儒颇多论述,所述也较有代表性。如王引之认为四家《诗》分卷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都是十五《国风》为十五卷、《小雅》为七卷、《大雅》为三卷、三《颂》为三卷。只是三家《序》不分卷,冠于各篇之首,而《毛诗》则序别为一  相似文献   
2.
《毛诗》于平帝元始五年立于学官,终王莽之世。《鲁诗》立于学官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员之后。《齐诗》立于学官不迟于昭帝元凤元年。《韩诗》可能是在昭帝始元五年立于学官。学者或以为三家《诗》立于文景之世,或以为立于武帝置五经博士时,或以为三家分派在石渠阁会议之后,以及以为《毛诗》是元始四年立于学官的,都是错误的。文景之时尚无专经博士;武帝置五经博士明确了其顾问团为儒家性质,当时经派意识尚不明晰;石渠阁会议之前三家已经分派,史书叙宣帝增置前博士不数《诗》博士,是因《诗》博士在宣帝增立时无所增立。  相似文献   
3.
<邶风@匏有苦叶>全篇皆写渡水的景象,分析这些意象,可看出其反映了当时人们把渡水看成危险之事以及把渡水与婚恋相比附的意识.这些意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一些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从提高中职学校物理教学的成效,提出了教材处理采用了"够用、实用、适用"的三用原则;教学过程中加强互动式教化教学,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在西部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不改变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就不会有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西部农村产业结构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须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经济;二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三是引进工业的公司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和陕西经济发展带来了三个机遇,即:政策机遇、调整产业机遇、推动机遇。西部地区应借助于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有利政策,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在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体系。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农村"教育贫困"与"教育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反贫困”始终是西部大开发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别是 2 0 0 3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又反弹回 2 90 0万人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 ,本刊特约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ZBKT0 56)课题组成员 ,撰写了此组笔谈 ,核心是探讨如何用新的发展观去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者希望由此能加深对于西部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探讨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在西部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不改变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 ,就不会有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西部农村产业结构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 ,须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经济 ;二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三是引进工业的公司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郑玄认为"笙诗"亡于战国及秦之世,实际是为了解释《毛诗序》"有其义而亡其辞"所作的一种推测。"笙诗"本非《诗经》所有,前人从"有声无辞"、编什、篇题重复、"笙诗"《序》等方面都作了论述。而从汉代四家《诗》来源看,四家《诗》皆得自"讽诵",三家《诗》却无"笙诗"。《诗经》在秦焚书前传播广泛,却没有征引六"笙诗"之辞的资料。"笙诗"加入《诗经》应在刘歆《七略》成书之后,即哀帝建平元年之后。元始五年,王莽征通知《毛诗》等典籍的异能之士,以民间学术校正学官学术,加入"笙诗"的《毛诗》进入官学系统,为人们接受。《毛诗》学者入"笙诗"于《诗经》,除受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的启发外,也与人们把经书看作"应时而作"、可以损益的观念有关。从《汉书.儒林传》"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一语来看,入"笙诗"于《诗经》的学者很可能就是徐敖。故《毛诗序》最后完成应该在建平元年至元始五年期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出发,以学生特点为立脚点,探讨如何高效的传达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汽修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