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化一元多样现状的内在要求,也理应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文化的发展过程应该是一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文化体系、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过程。要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发展途径、发展形式实现二者的和谐、互动发展,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理性上而且在感性上被人们认同和接受,有效地发挥它在文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现美好生活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美好生活的功能方面却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如教育目标的功利化趋向,使人成为远离自身的“客观物”;教育内容的无我化特点,造成“我”的缺失和遗忘;教育手段的滞后化实际,使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被“遮蔽”;教育方法的强制化取向,使受教育者自我体验能力欠缺。从对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现美好生活功能的问题分析看,功利主义思想在社会中的泛滥、“主知主义”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盛行以及生活世界的缺失共同构成了其“缺席美好生活”的原因。因此,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需从其教育目标的更新、教育内容的优化、教育手段的改革及教育方法的创新方面入手,助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好生活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史前社会”的分析,认为平等观是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平等观从消灭特权到与统治共谋的蜕变进行了批判,认为其必然导致革命的生成;建构了以消灭阶级为内容的未来社会平等观,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人的完全自由和平等。史前社会的平等观、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和共产主义的平等观,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从中透视出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先进文化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有助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以先进文化为依托,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先进文化为导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先进文化相融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先进文化为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