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邬晓玲 《现代教学》2006,(10):27-28
有幸听了贾志敏老师的一些课,吸引我的除了他巧妙的教学设计、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外,他的课堂内评价语言更让我领略到了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由  相似文献   
3.
孙桥小学是一所具有80年历史的农村地区的学校,80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定的校园传统文化。其中一些传统文化不断促进着学校发展,而在教学研究方面,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因素约束了教师、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揭示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才能培植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感,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五。教学目标:1.写身边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热爱生命的人和自然界中有生命的草木。内容要具体,写出真实的感受。2.提高对生命的认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6.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应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如何在第一学段贯彻落实"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目标?如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突出属于第一学段的语文学习的生长点,做到不缺位也不越位?笔者不断思考、反复实践,现就执教一年级下册的《柳树醒了》的教学片段,谈谈这方面的相关尝试和心得.  相似文献   
7.
邬晓玲 《上海教育》2011,(14):50-50
在英国的学习非常忙碌,因为忙碌,大家也就有了很多的感受,很多校长除了每周的总结文章外,都用日记、随笔、博客、微博等方式来记录这一段难得的旅程。我就想到了给我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每天写一封信,告诉他我在英国每天的所见所闻。我也请儿子每周给我回一到两封信,告诉我他的感受。儿子的答案总是让我对所看到的一切再一次陷入思考。我选取了他回信给予呼应的一些镜头,让我们一起看看,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什么是他所向往的。  相似文献   
8.
9.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器"之现象一次,在一所小学听课,内容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课堂中,一位活泼的男生举手问他的老师,眼目的目为什么不读别的音,要与树木的木读音一样呢?  相似文献   
10.
邬晓玲 《上海教育》2023,(Z2):44-4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这为我们基础教育明确了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使命。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小学的科学教育是重中之重。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实验小学要在科学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导力”,这就需要“领”有策、“导”有方、“力”有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