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味的秘密     
正古人说味,常常讲酸、甘、咸、辛、苦五味,然而,"鲜"却是老食客们品鉴食物时常用的字眼,他们褒奖一道美食,说:"很鲜!"却几乎从不说很咸、很辣、很苦、很酸,而事实上,这道美食很可能就是偏咸、偏酸、偏辣、偏甜或偏苦的。究竟怎样才算"鲜"?这似乎很难描述,好像"鲜"成了五味之外的第六味。但根据常识,"鲜"味似乎又不能从五味中独立出来。醋是酸的,地道的镇江醋却很鲜;荔枝入口是甜的,我们却赞赏它的鲜;春笋是微微有  相似文献   
2.
秋补     
正立秋过后,天气转凉,经历了萎靡不振的苦夏,人们的食欲渐渐恢复。民谚曰:"秋天进补,春天打虎",认为秋冬时节进补最有利于固本培元,使体内阴阳气血得到调整。秋补有药补和食补两种,前者有针对的体质,也需专业知识,后者多依赖经验常识,故成为民间最普遍的饮食习俗,比如人们常说立秋后要"贴秋膘",首选吃肉,也可吃肉馅饺子,总之要吃营养丰富的美食佳肴。旧时立秋这天还讲究悬秤称人,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称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  相似文献   
3.
吃相     
正吃是本能,但怎么吃却讲究颇多。吃相凶恶,豺狼饕餮,往往引人侧目,谓为粗蛮无礼。因此,古今中外都有餐桌礼仪,要求人们"文吃"。春秋时,齐国庆封来鲁国访问,乘着高档马车,有人艳羡不已,叔孙豹却很不以为然,认为庆封"服美不称",没什么文化修养,配不上这样的好车。果然,庆封在宴会上吃相不雅,不懂礼让恭敬,叔孙豹遂为他赋诗一首《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意思是看那老鼠都有皮,人却没脸没皮,不懂礼仪,显然是讽刺他。按照当时的外交惯例,庆封当赋诗应答,然而,他埋头大嚼,压根儿就没听懂,或者是听懂了没法回答,只好装傻充愣。这是《左传》里的一个外交笑话。  相似文献   
4.
正清明前一日被称作"寒食",传统上这天不点火烧饭,仅吃冷食,相传是为纪念介子推的。不过,和众多节日传说一样,此说亦属附会。介子推即介之推,史上确有其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晋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结束十九年流亡生活,回国即晋侯之位,赏赐所从亡者,却未及介子推;介子推亦不愿邀功争禄,偕母隐居山林而死。这里并无焚死之事。直到战国时期才衍生出相关情节,《庄子·盗跖》称流亡粮绝之时,子推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然归国后文公忘恩,子推遂怒而离去,抱木燔死。而在后世转述中,更多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5.
正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谓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成熟。从气候特征来看,小满到下一个节气芒种期间,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从物候看,小满之日"苦菜秀",即苦菜感火气而苦味成;又五日"靡草死",即喜阴植物不胜至阳而死;又五日"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古人日常蔬食部分来  相似文献   
6.
口语和书面语存在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关系,表达过程都能反映思维对语言的调控能力。教师口语的重要特征是以口语为主、口语和书面语的有机结合。口语自然亲切,突发性强,不可变更,书面语则简洁、有条理、可修改。教师口语训练若结合表述前后的书面文稿(或提纲)的书写、修改、整理,可有效的提高思维对言语文字的驾驭及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7.
座次     
正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尊卑敬让等种种人际交往原则都要在其中有所体现,如何就座,遂成为饭前必讲的规矩。虽然具体讲究古今不同,整体趋势也是由繁趋简,但精神内核还是贯通一致的。比如座次的安排。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宴请宾客,现代餐桌座次礼仪大都简化为以"里"为上,长辈、客人往"里"请,坐在里面的座位。"里"就是"礼",这是因为"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侧的人有时还要兼职  相似文献   
8.
栈·养     
正涮羊肉是北京老字号东来顺的著名美食,其羊肉肥而不油,瘦而不柴,一涮即熟,不膻不腻。据说是因为羊都是从内蒙草原买来的,那里水甜草嫩,自然肉质鲜美。但汪曾祺回忆当年在张家口,当地人称东来顺用的羊是从他们坝上赶下去的,坝上和内蒙临界,想必羊也是一样的。以前交通不便,羊不用车运,而是赶着去。行程好几百里,羊疲累掉  相似文献   
9.
如鬼饮食     
正中国人讲吃,但对于在饮食方面过度的贪馋沉溺,却是不提倡,甚至是有些鄙弃的。所以,我们才有"贪吃鬼"、"馋鬼"、"酒鬼"、"醉鬼"之类的称谓。以"鬼"来指称这些好饮贪食之人,大概是说他们对于吃喝的态度过于"热情",人间少有,那就只有归入"鬼"类了。而事实上,民以食为天,说的是活人,做了鬼,对于饮食是怎样的态度,却是需要发挥想象力的。鬼需要饮食么?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人们要定期祭供食品酒水,以供鬼享用。《左传》记载,卫国的宁惠子病得快要死了,很后悔自己弑君劣迹被史官如实记录在策,遂嘱咐儿子一定要想法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抹  相似文献   
10.
王褒《僮约》是西汉时期一篇样式独特的俳谐文,它在文章中嵌入契约却变通其内容,使其既合乎契约的基本文体要求,又在修辞上出于契约之外,遂产生滑稽俳谐的阅读效果,实现了文体实用功能和娱乐功能之间的转换.这篇文章以其较早的"破体"行为对后世相关俳谐文创作产生很大影响,也由此带来格外多的关注和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