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公共安全视野下的情感安全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社会存在大量有关情感安全的社会问题.情感安全是公共安全的底线.每个社会公民都有可能在公共安全事件中邂逅受损者、非受损者、肇事者这样三种基本社会角色,相应地,对所有社会成员都要进行安全性情感、援助性情感和文明性情感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及时的心理干预对社会情感安全管理能起到恢复功能的作用,但是心理干预不能等同也不能代替社会安全的情感管理.  相似文献   
2.
情感文明结构相应地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情感的温饱"植根于身体的温饱,这通常指与生理相联系的情感,如食欲和性欲;"情感的安全"是对人的安全状况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映;"情感的尊重"包括了平等、责任和民主等文明因子,立足于情感价值的社会赋予;"情感的自我实现"是一个情感能量的自我发挥过程,有助于促进负性情感的积极转化.情感文明结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存在相关性,体现阶位上升的走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女性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社会性别差异导致女性消费成为一种“代理消费”,这揭示了消费化所隐藏的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关系以及女性的弱势地位。女性消费化具有竞争性、功用性美丽和功用性色情以及媚俗的社会特征,这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塑造女性消费化的社会化机制有:生产消费化、媒体消费化和都市消费化。女性消费作为一种化,其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社会意义的欲望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闲暇生活方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的闲暇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族烙印。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中国目前闲暇生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良现状。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明和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创造更多的闲暇时间,加强闲暇场所建设,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闲暇技能,并加强对闲暇生活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5.
西方社会学理论作为一门元理论,构成社会学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并提供了分析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背景。纵向的历史理路与横向的专题聚焦,是西方社会学理论教与学的两种基本角度。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应遵循客观陈述与研讨探索相结合、把握结论与思考过程相结合、阅读原著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联结相结合以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孔德:社会秩序视野中的情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关于情感与社会秩序的研究抓住了情感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他认为,社会秩序立足于由情感、行为和理智构成的人性统一性,其中情感起决定作用;利他主义这种"仁慈之爱"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积极力量.孔德遵循整体性和社会性的基本原则来解决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的矛盾,从而找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情感实证主义路径.孔德的实证主义被赋予了人性色彩.孔德对情感的研究同样具有社会学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分化和区域模式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结构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区域模式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能够产生规模效应的社会单位。因此,能否发挥区域模式的规模效应,这是区域模式是否先进、合理的最基本的标准。要发挥区域模式的规模效应,并使之符合可持续性发展和可幅射性发展的要求,关键在于优化区域结构,同时还要注意排除“诸侯经济、短期行为、区域孤立”等主要障碍。此外,成立区域性行政组织进行统一的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