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经历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并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9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本课时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  相似文献   
3.
当今,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后教育与培训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其解决的有效方法很是匮乏;另外,成人教育生源的日益减少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使电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大很多方面的优势恰好适应了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后教育的需求,依据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后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电大的优势,电大可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后教育的引导者和支撑者。  相似文献   
4.
视觉设计是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和重心。正常视觉认知的形成要求有视觉信息的正常输入、传导和处理三方面的基本保证。视觉认知理论强调具体经验在促进个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并十分强调对学习内容的精心布局,以便使其富有意义、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和更吸引入,并能引起人们对信息设计问题的关注。因此,在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时,既要考虑知识内容的表征形式设计和界面整体的呈现形式设计,又要考虑界面中各种组成要素的呈现形式设计。这样才能制作出优质高效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远程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7岁,因左下腹隐痛3—4年,加重半月。现病史:患者近3—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持续性钝痛,大便时疼痛显著,无放射性痛,近半年来,左下腹疼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曾服药治疗无明显好转,于1996年8月17日以“浆膜下子宫肌瘤”收入院。  相似文献   
6.
认知心理与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心理是营造多媒体课件界面结构的依据,界面结构是视觉认知的基础。按照学生的视觉心理特点和要求,进行界面结构元素的主宾处理、均衡处理、对比处理、谐调处理和虚实处理,科学而艺术地设计各视觉元素,为学生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艺术地创设真实情境,提高课件质量.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9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本课时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语言(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谈独家首次刊登权的取得及其相关法律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家首次刊登权即排他的首次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权利。它是著作权法赋予报社、杂志社的一项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是出版者权中的一项权利。一、独家首次刊登权的取得对于著作权人的投稿,报社、杂志社不是当然取得独家首次刊登权,取得该权利应依法定方式并具备法定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种“应然“的指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寄托了人们对教育的理想,对“三维目标“的涵义认识不足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偏差.使“三维目标“由“应然“走向“实然“,应在把握其涵义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寻求“三维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点,把握“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