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中数理化》杂志社从2007年第1期开始开设了“通法研究”栏目,一年多来《高中数理化》(高一、高二、高三)共刊登了30多篇通法文章,作者均是高中一线教师,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读者的欢迎,在我看来,“通法研究”已经是我国数学教学研究的一大亮点,我认为《高中数理化》开设“通法研究”栏目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从数学通法文章中受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主要有2种通法,即函数类不等式证明和常数类不等式证明.下面就有关的2种通法用列举的方式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2007年数学高考大纲与去年比较,对知识要求中的"了解"的解释增加了一个词,即"背景",而对能力要求中的"计算能力"解释增加了两个词,即"目标""技能".从以往的高考命题的情况看,增加与否对今年高考命题影响不是很大.考试要求对三角和立体几何的个别内容降低了一些,这对今年高考的影响同样也不是很大.如果说有影响,应该说为了命题更靠近《新课标教材》.  相似文献   
5.
“判别式法”是初中和高中数学中最常见的一种通法,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通法.主要解决有关二次(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题目中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但根据通法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明确:何时二次问题可以运用“判别式法”,何时不能运用“判别式法”.本文首先给出2个错例和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中的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要上习题课,但10多年前的一节习题课始终让我难以忘怀.下面先把那次习题课的实录片段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为了大面积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我校于2006年提出“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贯彻理念的关键是在教学中注重“有效”,即经过教师的教学能使学生真正地学会。为了使数学学科的教学达到“有效”,高中部数学教研组经过1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有效教学”的教学细则。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以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为条件,求参数范围问题”,这种问题大部分可以利用一种通法解决,即“分离参数法”.下面就此通法的有关原理,给出说明并列举几道典型的例题.  相似文献   
9.
数列之题根     
编者按 "题根研究"由本刊常务编委、特级教师万尔遐先生首创,他总结了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梦想着找出汪洋题海中的根,重新掀起教与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三角函数部分是高考命题中必考的一个知识块.在这个知识块中,主要考查的是图象与图象变换、值域(最值)问题、最小正周期问题、单调性问题、奇偶性问题、对称性问题等等.而且大部分题目都是需要经过三角变换以后才能解决的.下面根据以上所提到的有关问题中,把值域(最值)问题、最小正周期问题、对称性问题,从最简结构角度归纳有关问题的通法并列举通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