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形式动词”不过是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的一个分支,因为它排斥动宾型宾语;另一分支则是可带动宾(或动补)型宾语的动词,两分支可合称为“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把这类动词的宾语解释成动名词,是囿于宾语必须是名词性词语的片面认识。朱德熙称之为“主谓短语”,古汉语中亦有以“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短语。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尤其是后一分支存在较为普遍。把这类动词从及物动词中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语法现象,解决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言规范化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质的工作,它不止是语言学自身的事情,还涉及社会语言习惯、语言心理、语言逻辑等诸方面。如果把规范语言学看作一个学科,那么,它就是一个语言学同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哲学等多学科临界的边缘学科,共错综复杂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门学问。因此,探讨语言规范问题,不能单纯从语言运用规则着眼,把它看成一般的匡谬正俗的工作,而应该放宽眼界,考虑到对语言活动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重要的语法分析问题都同动词纠缠着。词与非词的划界问题,最棘手的就是如何区分动词与动词性短语。复合短语大都是以动词为中心的,对短语分类的分歧,往往反映出对动词的观点的分歧。至于句子的结构分析,无论是成分分析还是层次分析,差不多一开手就需要对动词的性质做出解释,可以说,大部分汉语语法分析的不能统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语言学界和其他学术界都在探索如何使研究工作有所突破的问题,而且对方法论问题十分重视。但讨论方法论的著作却很少涉及辩证唯物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我们认为,唯物辩证法对语言学研究同样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语言学发展的历史上,在对语言本身的研究中,有许多影响巨大的理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丹麦学者拉斯克和德国学者波朴摆脱了孤立地、静止地看待语言问题的形而上学方法,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亲疏关系,为普遍语言  相似文献   
5.
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电大教材《汉语语法》“除了在编排结构上有所创新以求突出实用外,在语法体系上也颇有一些改革。词类里面‘半实词’和‘半虚词’的正式提出就是一例。“①乍看起来,对一些属实归虚见仁见智的词类这样处理,有点折中的味道;其实,正是这种汲取前人成果的“折中”,客观地认识了这些词类实虚并举的基本属性,全面地反映了这些词类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语法地位,因而是很值得称道的。长期以来,人们对副词的实虚归宿讨论较多。实际上,对它的语法特点并没有根本的意见分歧,只是有的看重意义,有的看重功能,因而各执一端。至于介词归为虚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