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阳修作为北寒前期文坛领袖,来到颍州后,直接促进了当地文学活动的活跃。他对颍州风物特别是对西湖的爱赏进一步提高了颍州的声名。他的“颍州情结”则直接影响了苏轼,使后来颍州又增添了一位名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欧阳修与颍州相关的三个问题:欧阳修五至颍州而非八次来颍;欧阳修因眼疾自请小郡颍州并非偶然,是颍州本身的声名魅力,吸引了包括欧阳修在内的北宋官员。欧阳修初至颍州的时间为皇祜元年(1049)三月十三日(农历)。  相似文献   
3.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追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嘻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欧阳修晚年退休归颍时期的诗文,结合其人生经历探析其晚年心态。晚年的欧阳修仍延续着一生中对人生衰亡的悲叹,但最终达到了闲适平和。当他回到魂牵梦绕的颍州时,德业、政绩显著,在生命逼近衰亡时又找到“立言”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阮娟 《成才之路》2010,(1):72-72
多丽丝·莱辛的《第十九号房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职业女性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如何迷失自我,找寻自我,最终自杀的故事。女主人公苏珊的心路历程是作为女性自我审视,自我确认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极其困惑,痛苦和孤独的。故事的结局是必然的,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一种精神解脱,更表达了她对社会的一种强烈控诉。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了解福建省本科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针对福建省32所本科院校,从课程整体情况、师资队伍情况、课程教学情况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但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上仍存在亟待改善的问题,应从短期策略和长期规划两方面综合研究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阮娟 《文教资料》2009,(36):7-9
诗歌与社会现实关系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理论问题.然而在当下诗歌发展的语境下有它独特的意义。面对当下形式多样却缺乏力度感的诗歌,我们坚信诗歌是应该也可以表现生活的,当然表现的形式和方法是可以多样的,七月派诗人绿原的创作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中年自请来颍州为守后,便把颍州定为终老之地。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诸多思念颍州,表达归颍愿望的诗作。颍州的魅力是欧阳修思颍的显性层面。思颍实际上就是思隐。对故乡缺失的家园情感也移聚到对颍州的思念中,思颍又是思家。归隐情怀与家因情感最终共同融注到思颍之中。思颍是对宦海风波、现实无奈的远离,对宁静淡泊而又自由稳定的精神家园的寻找。激发欧阳修寻找精神家园的因素即他的人生悲情,其现实来源有三:健康状况的衰退、政治理想的失落以及亲人故交的零落。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颍州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自中年来颍为守后,便眷眷不忘归颍,颍州与欧阳修关系密切。研究欧阳修的“颍州情结”首先需梳理出其颍州作品。本文以欧阳修自编《居士集》为首要依据,结合系年、诗意、前人研究成果及其他史料文集。重新辨析考证欧阳修的颍州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