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潮流,愈演愈烈的"电视选秀"反映出人们在认识论、方法论上从逻辑学范式到现象学范式的变化."选秀"活动的特质、功能模式和深层影响可以从新时期的文化转型中得到理性阐释和具体印证.  相似文献   
2.
《博物志》中的“蒙双民”记载,于看似浅显易懂的情节背后,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它既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上古社会生活的遗迹,又具有变异神话的质素。它的复杂性以及亦真亦幻的特色,令人难以琢磨而又回味无穷,我们可视之为“历史的唯美神话”。  相似文献   
3.
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是社会学史第一本通过收集资料、分析社会调查资料、假设验证,而后得出研究结论的著作。它开创了实证主义研究的先河,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它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它首次运用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方法对自杀现象进行剖析,更在于它在具体社会现象研究中验证和深化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然而在受到肯定的同时,它也受到社会学界的批判,主要有研究数据缺乏效度、实证主义的不彻底性、自杀定义的不准确性、概念上的模糊性、宗教与自杀之间关系上的谬误、自杀归因只重宏观而忽视微观等批评。尽管如此,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研究的功绩仍然大于其失败。  相似文献   
4.
阳清 《图书与情报》2007,(3):122-125
《论语》是以语录为主要形式的哲理性散文,故而全书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文本的语言特质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论语》语录形式的差异性,直接决定其记载、描写人物之文学价值和艺术功能的高低。《论语》所采用的人物独白、人物品评、人物交流、客观叙述等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亦通过不同的语录形式来付诸实现。总而言之,语录与人物的和谐统一,共同造就了《论语》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上常以“庄骚”并称,人们注重《庄子》的散文价值和《楚辞》的诗歌地位。然而,作为先秦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镶嵌于《庄子》文本中,且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哲理韵文,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重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地僧侣前往佛国求经巡礼者不乏其人,行记类文献应运而生。支僧载《外国事》、释法显《佛国记》、竺法维《佛国记》、释智猛《游行外国传》、昙无竭《外国传》、释法盛《历国传》、释昙景《外国传》以及记载慧生等人西行求法的《慧生行传》《宋云家记》《道荣传》等著作十种,都曾先后别行于世,其学术价值不菲。除释法显《佛国记》保存较为完整,《慧生行传》幸赖《洛阳伽蓝记》卷五之节录、拼补而存其崖略,其它佛教行记大多亡佚不存。兹对六朝佛教行记文献进行叙录,给予后学以西域研究和佛教文化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7.
探究《古小说钩沉》之文献出处,不难发现鲁迅在辑校《列异传》、《幽明录》、《玄中记》等三种小说时,征引了当时新发现不久的“敦煌石室所出唐写本类书残卷”,这种类书残卷,正是被伯希和掳走之后又被罗振玉抄录的《修文殿御览》。考察《敦煌类书》、《〈古小说钩沉〉手稿》、《鲁迅手稿全集》等资料,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敦煌遗书对于唐前古小说文献的保存之功,另一方面不由惊叹鲁迅在收藏和利用敦煌文献方面的兴趣与卓识。  相似文献   
8.
《玄中记》是地理博物志怪的代表作品,东晋郭璞编撰.此书文化价值虽高,然原帙亡佚多时.元代陶宗仪《说郛》,清代茆泮林《十种古逸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爽《汉学堂丛书》、叶德辉《郋园先生全书》,以及近代鲁迅《古小说钩沉》,大多从古注、笔记、类书等不同文献中钩沉补阙,创获颇多.笔者试图考察、比较上述六家辑本,以便在探讨特征、判其优劣的基础上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9.
阳清 《天中学刊》2006,21(6):78-81
作为诗歌创作的必要因素,才学大致可以包括才气与学问,优秀的诗人常融二者于一体。自“西昆体”以来,“以才学为诗”逐渐成为宋人诗歌创作的潮流。诸如此类的创作,要求阐释者有必要根据作品来进行“以才学为注”的阐释。而今人注今人之诗,在有宋一代成为时代风尚,同样是这种阐释方式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哲学文本,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文学的审美性。历史、文学两种文化特质的融汇,同样体现在《论语》的人物品评之中。与此相应的是,《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体例及真实程度等体现出史学的范式,人物品评的语气、修辞等则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范式,二者构成《论语》人物品评的双重范式,并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文本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