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一在语法学领域里,确实有不少“模糊概念”。对这些概念,人们都承认它们,并在各自的论述中经常提到它们。但是人们的认识是不是完全符合语言实际,有的是可以进一步讨论的。所谓“句法结构”就是一个重要的“模糊概念”。按通常说法,语法是词法和句法的总和,词组是词的组合,根据排中律,它不是词法,应划归句法。因此,语法结构也只有词法与句法两个结构级型。词组既然划归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教材的限制,传统的中学政治经济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简单地将其所有内容划为两大部分,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块。这种划分虽然很明了,但产生了另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从理论和实践上带来了众多的迷惘。例如,这种简单的划分混淆了商品经济运行一般原理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  相似文献   
3.
4.
如果把我们的汉语语法学是成说一种“模糊语法学”,这也许有点虚无主义味道,但是,说汉语语法学领域里有着不少“模糊概念”,这恐怕并非虚语。所谓“虚词”,就是一个重要的“模糊概念”。对这个问题,笔者有些浅陋想法,这里整理出来,求教于大方之家。1—1 有三种“模糊”观点。一是词分虚实的根据是:实词“能够单独充当  相似文献   
5.
<正> 胡裕树、张斌先生首提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以来,语言学界誉辞蜂起,反响强烈。经过近年来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讨,有力地推动了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有的学者还进而预测为“很可能是9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这种极富建设性的研究态势确实令人振奋,也发人深思。本文拟就在学习三个平面理论过程中认识到的一些有关问题作为一点补疑提出来,也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求教于  相似文献   
6.
一下列二例都是双宾语句: (1) 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的回忆》) (2) 给你早点!(《沧桑大地》) 为了叙述方便,这里用ZH代主语,W代谓语,B代宾语,双宾语分别为B①和B②。例(1)、(2)句式分别为:ZH‖W→B①/B②,‖W→B①/B②。一、双宾语句式的构成取决于谓语性质:一定要有“有所与”或“有所取”意义的及物动词(Wvt),能同时支配两个宾语,即B①和B②。  相似文献   
7.
最近,做了一桩笨活,通览了初中课本的全部注释。①六本教材,一百八十篇课文,三千八百多条注释,其中白话语词一千八百多条,文言语词两千多条。语文战线上的同志大多了解,注释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比审编课文更困难,也更艰辛。应该充分肯定,现行统编教材的注释工作成绩卓然,它充分体现了注释必须遵循的准确、简明和可接受性三项原则。广大师生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