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反馈预习,话题引入师:同学们好!我要表扬一下,我们班预习很好!有的同学每个预习题都完成了,而且字迹特别工整,有的同学默读了课文,速度很快。老师还要表扬一下,已经找到并读了《朝花夕拾》的20几位同学。接下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是看着谁的背影长大的?  相似文献   
2.
循着文本特质促进思维进阶的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阅读。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具体探讨几点可实践操作的策略:活动设计要紧扣“这一篇”的文本特质;进阶活动要能调动思维活力;主题阅读要能激发逻辑思维;文本重构要能提升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3.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中考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才能真正把握思路、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名著阅读类试题的考查要点 名著阅读类题型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亮点题型.近几年来,一直是常考常新,在命题实践中不断丰富考查的呈现形式,推进考查的内容,细化考查的要点.从考查的内容看,始终不变的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的范围.主要包括:1.考查积累:阅读文学名著应达到一定的量,特别是对课标规定的名著情节内容熟悉程度的考查:2.考查理解:即对名著人物情节主题等认识和理解的程度;3.考查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并结合体验表达从中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考查评价:能联系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及相关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严华银:各位老师,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课堂中的问题处理。我经常跟大家强调一个观点,就是高效优质的课堂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基于目标的问题;基于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充分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充分发展。所谓“培养”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学生领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逐渐养成。  相似文献   
6.
课堂回放《苏州园林》教学实录一、预习导学师:同学们好!非常高兴,今天和我们八年级13班的同学一起学习《苏州园林》,尤其是今天还有来自全国的老师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客人的到来。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叶圣陶和苏州园林渊源的故事。(略)二、整体感知师:叶圣陶曾经说过:"说明文是说明白的艺术。"请同学们结合课前的预习思考:课文总的说明白了什么?能否分别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来表述一下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生:艺术画。师:一个字呢?生:画。师:还有谁说说?最好用文中的词语。生:图画美。师:三个字,还有没有?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呼唤真诚,呼唤爱心,呼唤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文命题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质量,因为作为具有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的优秀作文试题一般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特点:一是题目具体,讨论的问题集中,有限制,不宜大而广之;二是能体现思想深度,能测出考生的思想水平和思维品质;三是要体现文化含量,  相似文献   
8.
作文题目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的人、事、物,常常叩击我们的心灵,由此所产生的情感一定会累积成一种表达的力量,浓缩成一句话萦绕在心头。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呼唤真诚,呼唤爱心,呼唤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文命题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质量,因为作为具有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的优秀作文试题一般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特点:一是题目具体,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要以学生的读者意识为起点。教学《桃花源记》以“桃花源美在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再问“桃花源里没有什么”,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寻找“飘缈”又“逼真”的细节。由此追问“陶渊明为何要用如此真挚的笔触去书写一个并不存在的桃花源世界”,助力学生理解陶渊明在现实生活中的期望越高,失望更大,痛苦就愈深的心境。逐步推进,让学生迈入更深层次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