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南通市存在占有社会资源少、社会竞争力弱、经济状况差的贫困群体。产生的原因在于经济体制的变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自身素质的制约。对城市贫困群体的救助,应当着力于完善社会保险、分配调节、社会救助和职业培训四项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但存在着偏离哲学规律的本性,以执政理念混同执政规律的缺陷。科学地揭示党的执政规律必须遵循和符合规律的范式,规律的范式包含了对立的逻辑性质和对偶的辩证形式。只有准确反映执政实践的固有矛盾,遵循规律的范式才能科学地揭示符合规律本性的党的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使用 ,因特网成为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最富有活力的开放度最高的第四媒体。和传统的媒体相比 ,第四媒体呈现的网络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内容的跨文化特点。网络文化超越了传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划界 ,显现着不同阶级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共生共存 ,存在着系统的文化意识与混沌的心理的相互渗透与并存、文化精华与文化糟粕的交织缠绕、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相抵御。不同的阶级文化和民族文化已没有主次之分 ,信息接受者可以不受任何外在的约束根据自已的意愿和好恶…  相似文献   
4.
实践成效的层次性聚合论是邓小平系统实践成效观的基质和内核;实践成效通过跳跃性发展和渐进性发展实现整体性的聚合;国家主体际的交往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实践成效的必要途径。这三构成了邓小平独特的系统的实践成效观。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党的执政规律的理论研究总结了我们党执政的丰富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现有执政规律理论的解读脱离了规律本质、偏离了规律的研究方法、背离了规律本性,产生了把执政规律混同于执政理念的缺陷。深化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必须在科学的执政实践的结构中,正确界定执政实践各要素的本质内涵与特性,科学揭示执政实践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理性分析执政实践的固有矛盾的特质与形成机理.运用科学抽象的研究方法,将执政经验上升为执政实践的理性认识,使具有主观性特征的执政理念转化为对客观的执政规律的理性探索和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6.
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同时人民群众也通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直接行使社会主义公共权力;与执政党的“意志转换”的间接执政方式不同,“意志委托”模式是人民执掌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终极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直接主体,把人民群众视为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客体、或是把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等同为同一执政主体,混淆两种不同的执政方式的特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和深化,实践的反主体性效应所凸显的全球问题已经逐渐唤醒人们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意识。反思实践活动的价值,合理规约实践活动,积极消解实践活动的价值张力,既是当代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价值指针,重建实践价值观,才能使人类摆脱实践反主体性效应不断凸现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8.
由于实践主体本质力量发展的局限性和实践主体的多元性,实践手段、实践对象、实践环境的变动性以及实践活动的系统性等诸多因素与特点,实践活动的结果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是实践活动历史发展的客观辩证法。社会作为实践活动的外部环境,既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实践活动历史发展的条件,在实践要素、环节和过程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上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一个结构合理、运行机制良好的社会系统,是减少消散实现实践有效质聚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单一主体为特征的"主体—客体"结构理论诠释执政实践,难以准确地揭示执政主体的内在差别和全面反映执政主客体间的相互联系,以"执政主体—执政客体—执政主体"的理论诠释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基本结构,才能够凸显执政党和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执政实践主体的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执政党主体和人民群众主体之间的关系,全面反映执政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揭示执政实践发展的完整的动力机制,为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改革社会的政治体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的生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剖析了把学生看作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完全意义上的主体和纯粹的客体两种观点,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中的弊端。主张学生是教学实践的生成主体,并提出了学生具有成为主体的潜质、教学实践过程就是学生由可能的主体向现实的主体生成过程、学生的对象化实践活动是以实习为形式并具有尝试性的特征的根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