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儿童面临某一问题而不能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解决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导致一种"紧张感",为了消除这种感觉就会产生试图解决问题的动机。如果在问题的诱惑之下,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适时介入适度指导,逐渐将学习的责任转向学生自己;那么学生通过个性的数学课堂探究,有可能经历深刻的个体思维体验形成探究策略,还有可能在探究中不断生出新的困惑,这样伴随着师生互动的深入,学生会不断丰盈着自己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悖论     
事情还得追溯到2006年的6月底,那时我还在上海教书。一个炎热的中午,我正读着闲书,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一个腼腆的女子向我诉说她的儿子读了一年小学,可数学考试0分,已经请了好多个老师辅导,甚至大学数学系教授,都是无疾而终,希望我能救救她,救救孩子。因为她听说我帮助过不少问题学生走向了人间正道,也看了我写的教育读本《我为何如此幸福》,于是我成了她和孩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家长的真诚与无奈,孩子特殊的案例,激起了我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题情境,启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滋生疑惑、质疑、甄别、批判、重组等思维素养,这样“顺应”的心理活动一旦开启,数学的深度学习也就随之发生.  相似文献   
4.
一、何谓儿童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根据日本学者恒吉宏典等主编的《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  相似文献   
5.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育,其难点和焦点都在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借鉴声誉日隆的PISA数学素养测试的部分做法,透过其本身存在的综合性、抽象性、内隐性和情景性的复杂特征,以及评价本身所要求的科学精准性,可在剔除传统考试的弊端后构建属于中国自己本土化的小学数学测评框架、水平等级。具象到小学毕业年级数学笔试,通过研究小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养标准",再以此划分"试题水平等级"和编制试题,期望以反思考察结果来定量分析学生的数学素养落实情况,从而帮助学校改进教学,帮助教师更好地引领学生分享数学,积淀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题-亲历-变式-梳理”模式的课堂实践,探索“有趣、有疑、有创”的小学数学教学。有趣,即教师教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妙趣横生;有疑,即教师问得巧,学生问得妙;有创,也就是教师情理之中的设计,孕育学生思维意料之外的精彩。当然以一定理论支撑下的教学模式,可以兑现前述的“三有”好课观;更为重要的是,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映衬了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模式的实践中平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平衡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思维逐渐在教育领域成为热词,但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需要在实践层面得到检验才能给理论注入活力;为此需要厘清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并由此展开批判性思维教与学的讨论与反思,从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中,积累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经验。以数学教学为例,批判性思维有三条培养路径可以加以探索:其一是以提问驱动问题解决,其二是以一致性逼近数学真相,其三是以冗余生成预见资源。  相似文献   
8.
数学技能本质上是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等基础知识,来理解并解决问题的动作或者心智活动方式。尽管我们国家对“数学技能”的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审视自“新数运动”“回到基础”“问题解决”等数学运动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数学教学中“数学技能”的地位变迁。无疑会给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在观察或者预测某一现象时,会产生两种情形:一是在某些相同条件下,事件发生的结果隐含因果关系,是确定的;二是尽管某些条件相同,但是事件发生的结果并不能事先确定,有不确定性,概率便是用来测量这种不确定性事件可能发生的程度的一个指标[1]。在PISA1999研究框架中,把“不确定性”“变化与增长”“空间与形状”“定量思维”并列为四大数学内容,所以概率内容进入小学数学课程是国际化趋势,一些重要文献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它为学生参与有趣的、  相似文献   
10.
陈六一 《新教师》2022,(4):93-94
一、单点唤醒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一般都是从他原有的思维结构出发,以"旧知"来解释"新知".所以几乎所有的认知理论,都强调学生的数学现实会对当前的数学学习产生作用.徐老师深谙理论,通过唤醒学生对小数意义、性质等单点知识的理解,使其自然地通向多点知识的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