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盲从“文无定法”的观点,以至于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论证思维训练和结构思维训练。这使很多学生写起议论文来,经常是内容上言不及义、牵强附会,结构上逻辑混乱,最终导致中心论点无法得到清晰合理的论证。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得知,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就是议论文模式训练。其实,议论文模式训练并不是弊大于利,它很讲究多样性和系统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论证思维品质和结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为什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形式逻辑训练、高中语文教学形式逻辑训练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形式逻辑训练等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对形式逻辑训练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西部存在着面积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这些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并且教育的落后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大力发展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是改变这些地区落后面貌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措施。大力发展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地教育,对于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宏明 《教育探索》2012,(10):37-38
将历史视频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丰富的历史视频资源为"纲要"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纲要"课的实效性。历史视频的选择要紧扣"纲要"课的主题和线索,应将视频的放映与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宏明  章慧 《双语学习》2007,(10M):139-140
中外合作办学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淮阴工学院与新加坡Genetic学院以及越南河内大学与新加坡Genetic学院的合作办学实践进行探讨,以期解释当今纷繁复杂的中外合作办学现象,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宏明(以下简称"陈"):高考作文,谁都能说上两句。每年考前,有大胆的推测;考后,有热烈的议论。新鲜出炉的考题,有招来激赏的,有找来质疑或痛批的,无一能幸免被品头论足的命运。更有甚者,有的网站竟发起关于难易褒贬的评论,竟有类似"最‘奇葩’的作文题""最‘给力’的作文题""最‘好写’的作文题""最‘寓意深远’的作文题"这样的设置让大众发表意见。今天我们不妨聊聊大众对高考作文命题的反应,也从专业角度探讨在作文命题、作文教学等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以供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中,神话传说、小说、诗歌、赋等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很大,在绘画艺术中,山水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尤其突出,它们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丰富造园匠师的想象,开阔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的造园实践提供艺术技巧和模仿的蓝图。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对当前我国园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洋  唐任伍  陈宏明  黎川  李冲 《学会》2012,(11):55-58
近年来,科普事业社会化、市场化在一些地方兴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科普事业都是政府主导,除了科协外,社会力量参与有限,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导致科普工作无法在全社会持续性地有效开展。本文分析了社会力量开展科普的进展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科普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对策、思路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宏明  章慧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51-152
从2001年教育部提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至今,一直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但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太理想。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探讨了如何在高校计算机专业课双语教学中提高双语教学效果,避免学科损伤。  相似文献   
10.
也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和切实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