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从主客体两方面细致而深入地分析比较了刘绍棠、汪曾祺、徐怀中、王中才、铁凝等作家优美文学的美学风貌,同时也对新时期优美文学的时代风格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骆驼祥子》的版次及其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骆驼祥子》的版次及修改得失朱金顺先生曾在《出版史料》1989年3~4期上发表的《〈骆驼祥子〉版本初探》一文中谈及,文章持论有据,常为史料界所参引。不过,仍有少数朱先生未见者未能说明,颇为遗憾。  相似文献   
3.
当代战争小说对战争历史多元化的阐释,意味着对历史本原的"接近",意味着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意味着对自身历史的正视与重构,以心灵激活历史,显示出人们对战争历史进行多元阐释的不懈探索。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作家们对"现实主义"的更深入的理解,看到了作家们对"现实主义审美精神"的极力张扬,从而敞开了对战争历史的多棱观照。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芙蓉镇》以1963年、1964年、1969年和1979年4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为背景,以湖南一个3省交界的偏僻小镇——芙蓉镇为舞台,通过胡玉音、秦书田、王秋赦等人物近20年来的颠沛沉浮,揭示了历史的曲折进程,彻底否定了极左路线,表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宣告了“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彻底终结。在艺术上,小说以浓缩化和浮雕式的叙述体现社会生活的风俗化,使其文学语言别具韵味,各呈斑斓。也正因此,《芙蓉镇》不仅因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而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也因出色的艺术品格跻入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列。  相似文献   
5.
从悲剧美学角度看,新时期八年(1976—1984)悲剧人物可分为二类:承验型悲剧人物和超越型悲剧人物。承验型悲剧人物有的缺乏悲剧眼光,有的几无悲剧性格,有的二者兼备,但都具有悲剧命运;超越型悲剧人物具有完备的悲剧形象,其中的知识分子有明显的自主意识,国家干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农村青年妇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青年,老年农民则表现得最有力度。  相似文献   
6.
审美之维——1928-2008年《蚀》的接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来<蚀>的接受分为三个时期:生成期(1928-1941)、转向期(1951-1963)和深化期(1979-2008).生成期<蚀>接受的成就在于文本的时代性与人物的心理刻画为众多接受者所公认,成为<蚀>的既定视野.转向期<蚀>的接受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展开,主流话语导引与文学史视野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但<蚀>的接受不仅没有多少推进,反而有所后退.深化期<蚀>的接受在"时代女性"形象以及政治隐喻与艺术表达的定向及具体化上取得突破,形成既定视野,但一些有待实现的接受视野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红旗谱》:一种契约范型--《红旗谱》的叙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述学的角度看,本文认为:1、《红旗谱》力夺的叙述单位构成文本的功能层,推进文本的叙述流程.支撑作者的总体意涵;财夺的叙述节构成文本的迹象层,扩写文本的总体意涵;2、作者以毁约为支点,以契约双方经济关系的平衡与否构建文本的主框架,通过双方的契约行为的定义、方式、结果、目的和层次的异同,传达作者反权势和倚仗权势实施经济占有的总体意涵;3、正是这一总体意涵的顺利完成,使叙述单位1与叙述单位2构成了完整的叙述环链;叙述单位3虽然行为的目的略有不同,但其定义、方式、结果和层次与上述两个单元同一,且呈转了下文的叙述进程,三者应视为完整的叙述环链。  相似文献   
8.
袁犀的长篇小说《贝壳》在1943年获“大东亚文学奖”时曾引发争议,被认为是“一种无意义的小说”,也引发了买办与名士之间的内讧传闻.其实,《贝壳》是一部以大学生恋爱与婚姻为题材,讨论什么是爱情以及女人的位置是什么的长篇小说,但由于作者对于上述问题的思索并不清楚,导致了文本主题含混、浅白,人物思想苍白、矛盾,人物性格模糊、颓废,故事情节淡化、无味,致使小说思想艺术平庸.之所以获奖,是作品中所透露的反英美的倾向,暗合了“大东亚文学奖”的宗旨.而这,恰恰是日本文学报国会所希望看到的.它说明了袁犀的投机与日本文学报国会的灵敏,与买办与名士无关.对此,我们也可从袁犀的笔名中得以补证.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的长篇小说《旅途》是一部充满着精神自居感的爱情与革命的浪漫畅想曲。作者以浪漫主义的精神,确立了书写爱情与革命的新策略:即自居的精神气度凸显主人公王钧凯人格精神的独立品格,赢得爱情的自主权;以共同的叛逆性格与理想的革命诉求彰显双方内在的情感动因;以精神的共鸣升华爱情的崇高感。在环境表现上,以自负的心态化历史事实为心理事实,同构爱情与革命的精神动力。这种强烈的具有精神自居感的浪漫主义书写图式,是五四新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浪漫主义精髓的承续,它不仅开启了革命文学的先河,也创造了革命文学的新范式,为后来的革命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  相似文献   
10.
一、宣言与预言:新边塞诗在中国西部这块曾爆响过高适、岑参苍凉豪迈诗章的悠远而又广袤的土地上,时代的地平线又捞起了一网希望的星群——“新边塞诗”。新边塞诗意味着什么?是野性的北方泼洒的朗声大笑?还是崛起的边塞对历史的深沉恋歌?是大规模拓进的现代文明对荒原蛮野愚昧的纵向扫荡?还是一步步腾跃的现代意识对漠土拙朴民情的横向清濯?是,又不仅仅是。丹纳说:“每种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①时代决定了他们不是行色匆匆的过客,他们就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