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在分析湛江市防汛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湛江市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构成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2000年高考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长城》是一篇文情并茂、耐人寻味的优美散文,但仔细阅读却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一处关于鸿雁的知识性错误。先请看这篇散文的开头部分: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间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每学期都要到各村小学进行调研,其中有一项是“学校特色建设”,这是在最近几年的各级调研提纲或政府督导中经常出现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虽然他有时有意采用繁笔,甚至借重“啰嗦”,但总体看来,简练含蓄仍不失为鲁迅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他的小说,不但语言含有丰富的意蕴,而且往往既没有繁复冗长的描写也看不到枝枝蔓蔓的情节,总是在十分简洁的写人叙事中,给读者留下艺术再创造的广阔空间,正像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药》中“夏瑜就义”这一场面描写就堪为这种典范: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新《考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这一能力层级中,设置了“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这一考点,并且一直沿用至2011年.自当年新《考纲》出炉后,笔者就认为“作者的创作背景”并不适合在高考试题中“探讨”,几年来,笔者的这一看法愈加坚定.  相似文献   
7.
说“暗香”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根据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央视黄金强档播出后,这首名叫《暗香》的主题曲被迅速传唱,演唱这首歌的青年歌手沙宝亮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红透了半边天。《暗香》的走红,与它巧妙地融入了我国古典学的养分有关。  相似文献   
8.
自2014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中一种可称之为“拓展题”的新题型悄然出现.这种新题型从形式看,由文本之内延伸到文本之外,加大了题目的容量;从内容看,用文中理论去衡量具体个例,拓展了思维空间;从实质看,由筛选整合到实际应用,提高了能力要求.拓展题无疑是一种能够体现高考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好题型.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所谓的“敬”,指的是“责任心”,“乐”则是指“趣味”。……然而,深究之下便会发现,梁先生所谓的“责任心”是一种社会性的道德原则;而“兴味”或者“趣味”是属于个体的情感经验,两者在美学层面上并不一致。关于这一点,梁先生并没有做进一步解释,只是告诉听众,责任心和兴味表面上看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0.
陈文奎 《山东教育》2011,(17):23-24
2010年12月底,由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全国首届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泰安举行,1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执教的10节课,可圈可点,各尽其妙。这些精彩纷呈的课例,既继承了注重诵读、注重语言学习等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又有所改革和创新,积极倡导了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