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传播伦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受众伦理规范是指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应享有的道德权利和应承担的道义责任。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受众伦理规范研究的历史、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研究趋势。作者认为,受众伦理规范应涵盖人类传播的所有领域,应根据传播领域、过程、媒介等区分出不同层次,不仅应研究受众的道义责任,还应研究受众的信息接受权利、受众对自身和相互之间的道义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演讲探讨了欧洲早期艺复兴期间(大约1350—1700)为解读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的论述所做出的努力,讨论了欧洲的注释在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关注了当时学意料之外的某些论争,并力图阐释引起这些论争的原因。作认为,人们力图阐释关于一种化的论述并力图从另一种化的需求和兴趣来解读这种论述的努力对中美两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阐释所可能引发的结果也具有积极意义。作的这种解读对当今世界——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富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因为他在试图解读产生于一种化而被转译到另一种化的修辞学和传播学理论。作指出,在欧洲艺复兴时期,人们相信修辞学和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修辞学能够使人们避免暴力、摆脱兽性,使许多不同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促成一种包容各种矛盾的和谐社会。修辞学使我们变得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文无定法,常行于所当行,而止于所不可不止,似乎写作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其实不然。就拿文章的题目来说,如何把题目起得引人注目,使读者欲罢不能,其中也有道理或规律可言。比如,《加油站加油建》、《OK眼镜不OK》、《岗位意识增强,博导也“考博”》、《清明节需要文明》、《残长城别“残”着开》、《婚礼摄影未留影,获赔抚慰金五千元》、《“接吻区”外禁接吻》、《“形象工程”别败坏形象》、《运政查车误时产妇不幸死亡──悲剧背后的悲剧》、《遭遇车祸住医院,却被扔进荒草丛──人民医院竟扔掉“人民”》、《要在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论修辞的视觉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言、话语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关系出发,阐述了修辞过程中的视觉效果及其塑造方法,分析了视觉效果与听觉、味觉、触觉等效果的相互转换,综括了视觉修辞效果发生的客观基础、生活基础、语言基础、生理和心理基础以及交际基础,最后指出了这一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修辞交际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综括了影响和制约修辞交际过程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力图构建一个修辞交际的社会心理模型,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修辞交际行为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共变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演讲探讨了欧洲早期文艺复兴期间(大约1350-1700)为解读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的论述所做出的努力,讨论了欧洲的注释者在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关注了当时学者意料之外的某些论争,并力图阐释引起这些论争的原因。作者认为,人们力图阐释关于一种文化的论述并力图从另一种文化的需求和兴趣来解读这种论述的努力对中美两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阐释所可能引发的结果也具有积极意义。作者的这种解读对当今世界——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富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因为他在试图解读产生于一种文化而被转译到另一种文化的修辞学和传播学理论。作者指出,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相信修辞学和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修辞学能够使人们避免暴力、摆脱兽性,使许多不同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促成一种包容各种矛盾的和谐社会。修辞学使我们变得文明。  相似文献   
7.
陈汝东 《今传媒》2014,(3):8-12
我国的新闻报道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宣传范式。这种范式遍布各个传播领域,影响并制约着新闻传播及其效果。综括这种宣传范式,分析其表现形态、成因,探讨其利弊得失以及改善策略,对改善中国的新闻传播效率,十分必要。本文以模范人物新闻报道为分析点,综括了新中国的主要新闻宣传范式,提出了在全球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国家传播转型战略。本文认为,以政党和政府意志为先导,以党政权势为说服前提,采用"牺牲生命"、"自我摧残"、"抛弃亲情"、"过度情绪化"等极端化叙事方式,构成了我国政治宣传范式的重要特点。转变和改善传播体制,建立以公共信息服务为指向的国家媒体,建构新的传播秩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播队伍,培育成熟的传播市场,实现国家传播范式从宣传到传播,从传播到修辞的转型,已成为中国国家传播范式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应用语言学及其学科建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学理渊源为基础,探讨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学理逻辑,阐述了这种区分对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话语认知的心理机制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中的认识理论,初步揭示了话语认知的心理机制,论证了话语认知由语言意义到言语意义、言语动机等的认知顺序,阐述了话语认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新闻报道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宣传范式。这种范式遍布各个传播领域,影响并制约着新闻传播及其效果。综括这种宣传范式,分析其表现形态、成因,探讨其利弊得失以及改善策略,对改善中国的新闻传播效率,十分必要。本文以模范人物新闻报道为分析点,综括了新中国的主要新闻宣传范式,提出了在全球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国家传播转型战略。本文认为,以政党和政府意志为先导,以党政权势为说服前提,采用“牺牲生命”、“自我摧残”、“抛弃亲情”、“过度情绪化”等极端化叙事方式,构成了我国政治宣传范式的重要特点。转变和改善传播体制,建立以公共信息服务为指向的国家媒体,建构新的传播秩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播队伍,培育成熟的传播市场,实现国家传播范式从宣传到传播,从传播到修辞的转型,已成为中国国家传播范式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