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对《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解读,主流观点往往将之定位于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或者从“文以载道”出发,赋予莫泊桑通过此文表达其渴望人类保持孩子的纯真的思想.这些解读似乎都正确,且具有极为广泛的影响力.但如果从文本语言出发,则会发现其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错误或偏差.文章紧循小说语言,从字里行间重新解读于勒和菲利普夫妇,以还原作品的本来意旨.事实上,莫泊桑从文字中传递的无非是他以悲悯的情怀、客观的笔触,表达其对人言行的理解或对人性的理解,表达了人生的无奈、辛酸,因而其作品便能超越时空,永远放光.  相似文献   
2.
写雪的诗,最喜欢柳宗元的《江雪》,意境清凉唯美,带着淡淡的禅心和禅意: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上无鸟,路上无人,在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一位老者穿蓑衣戴斗笠。独自在大雪覆盖的江面上垂钓。  相似文献   
3.
<正>一、借助虚词,长文短教《社戏》末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过那夜似的好戏了!"中两个"再",充分流露出作者对"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的爱恋与怀念。教学时通过抓住虚词设计朗读,可以使这种情感充分地形象化,既能使学生未入文章先有情,又能使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我们可以抓住这两个"再"字设计问题:"两个‘再'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喜爱与怀念‘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呢?"围绕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中去探究"豆好吃,戏好看"的原因。只要学生发现了"受到优待、看戏难得、途中景美、偷豆有趣、公公送豆"是"豆好吃,戏好看"的原因之后,文章结构就  相似文献   
4.
陈治勇 《语文知识》2014,(11):51-53
语文教学包含实用、审美、教育等多重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合为一体,并非割裂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其有机结合,具体到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可当下的说明文教学普遍侧重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与应试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的落实,而忽略说明文在审美、智力发展等方面所能起到重要作用。这是受说明文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更是应试的杠杆使然。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已然是大多数师生教与学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古诗文历时久远,我们再也无法向那些创作者询问创作意图,只能通过文本语言的显现与指示去重构创作者的心灵话语,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文本语言是唯一的津梁.文章以《木兰诗》为例,从详略、互文、铺排、对比等言语形式解读文章,提高学生对作品言语的敏感度,深入思考作者创作文本的意图,提高语文学习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7.
语文学习不仅要解决懂不懂的问题,更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落实到词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个词语的含义,还要令其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将词语放在句子或文章的语境中,通过随文解词和情景比对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的学习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理解和体验应该是多元的。但是当这种多元遭遇到考试、分数、标准时,往往有所束缚,阅卷教师也常常被"参考答案"牵着鼻子走。可是,一则寓言的寓意难道只有一种?一句古文的翻译难道一定要缜密精确?一则看图写话定然只有一种想象?反观我们的语文试题,这种僵化的现象却不在少数。有一道看图写话的题目是这样的:请你仔细研究漫画《羡慕》,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则关于"笼中鸟"和"林中  相似文献   
9.
10.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周记。突然,一篇名为《老爸,我受不了啦!》的作文跃入了我的眼帘。作者名字叫雯雯,小女生平时看起来很文静,但她这篇周记开篇赫然写着:“老爸,你知道昨晚你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