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认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生育政策与民间的互动,论文运用历史学的方法,以档案和方志资料为基础,以陕西为实证观察点,分阶段论述了1949-1965年间的生育宣传重点和农民的反应。1949-1955年,政府主要宣传妇幼卫生常识和新法接生;1956-1957年宣传节制生育和科学育儿;1958-1962年,生育宣传基本停止,其中1961-1962年主要宣传妇女病的防治,以及妇女劳动保护的意义;1963-1965年宣传计划生育,动员群众避孕和节育。面对政府的宣传,群众有过观望、疑虑,甚至抵触,但新法接生、科学育儿、注意妇幼卫生、对妇女进行劳动保护、计划生育好的观念逐渐普及民间。  相似文献   
2.
作为抗战时期有过一定影响力的内迁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不仅是抗战时期汉中作为后方重镇在文化方面的突出表现,而且奠定了战后西北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但到目前为止,有关西北联大的研究十分薄弱,这与西北联大存在时间短、撤离后没有在原址留下办学实体、地方政府未能对西北联大给予充分重视等因素有关。加强西北联大研究,对于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启迪后世、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开发西北的大背景下,将位于平津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迁设西北,先后组建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其后又分设国立西北五校.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始终在“奠基西北高教基础”的战略下运作,经历了酝酿、起步、明晰三个阶段,最终在西北地区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抗战后及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2013年8月3—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主办,陕西理工学院承办的“第二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暨纪念西北联大汉中办学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汉中圆满召开。来自北京、天津、甘肃、福建、湖北、江苏、河南、云南、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市的69位专家学者与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维持政权的运作,汪伪政权大力实施对行政人员的奴化教育,针对警察、军人、司法人员以及一般的行政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确立了一定的教育机构;这样一番经营,有利于提高汪伪政权的行政效率和强化汪伪政权对沦陷区民众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1938年4月到1946午5月,在国难当头、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交通不畅的情况下,西南联大丰富的、来自各种渠道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贷金资源是帮助联大学生维持学业的重要支柱。西南联大的奖学金资源,除了国内外机构、团体和个人直接在西南联大设立的奖项之外,还有面向全国多所高校的奖学金可以分享。就助学金和贷金而言.联大学生一方面可以从西南联合大学当局获得,一方面可以从各省政府教育厅获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