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专业评估为导向,构建特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既是服务地方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也是应用型大学职能定位的战略选择.文章分析了高校、专业、学生、政府企业界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主体的职责,提出了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内容与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复读生大量涌现,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全国高考复读人数已约占当年考生人数15%的比例。复读现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研究旨在剖析当前愈演愈烈的复读现象,探究复读生群体数量不断上升的深层原因,查找复读生群体所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复读培训机构举办策略和复读行为的“生存空间”,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提供适宜的改革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由于时代、环境、学识、阅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作为阅读接受主体的学生与作为审美客体的文本之间,经常会出现噗隔、困惑、迷误等疏离阻滞状态,我们称之为“隔”。如果无视或者有意回避这些“隔”的存在,势必给学生创造性心智的激活和身心的有序优化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围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破“隔”行为策略,在立足于当代意识的总体观照下,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立论有三:  相似文献   
4.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生活即教育”。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与引导机制,使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行发展与相互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生活即教育”。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一种行效的外部监督与引导机制,使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行发展与相互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是高校在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大发展战略。印度科技发展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世界所关注,文章阐述了印度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韦宁  陈益林 《科教文汇》2009,(22):46-46,79
综合课程是新课改研究的重点,其在课改推广中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仍有许多问题。本文从综合课程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现今综合课程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出解决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综合课程的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第Ⅰ卷(共42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凝(níng)聚全国人民的意愿,大胆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勇于进行开拓(tuò)性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B.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是强(qiǎng)人所难,而是学习的必须。学习的核心是学会学习,而不是现在学到了多少知识。只有学习的模(mó)样,没有学习的实质,那不是真正的学习。C.中国在经历了饥荒、混乱和战争后,几乎没有人不愿意过上好日子,中国的努力举世瞩(zhǔ)目,中国的变化幅度也令人振(zhèn)…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理念对于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融合无疑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是语文课堂上若只追求表面热闹,就会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素养的提升。以余映潮老师的《再别康桥》教学实录为例,可从“应为”处着力和“可为”处深耕两个方面,矫正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跑偏”现象。  相似文献   
10.
开展多方位、多层面的校地合作,是我国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当前的校地合作实践中,重点是要通过校地合作促进高校的合理定位,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寻找新的院校发展空间,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校地合作的互惠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