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陈芳妹 《考试周刊》2014,(22):192-192
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对于构建和谐秣陵,促进秣陵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必须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为核心,统筹兼顾,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土地禀赋与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土地对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农户家庭土地禀赋、相对贫困与迁移决策的关系,并利用调查数据计量实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说。研究发现:(1)劳均土地与家庭迁移决策成U型关系;(2)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劳动力具有最强烈的外出愿望,该年龄段的女性劳动力外出倾向甚至大于男性;(3)26-35岁间的女性劳动力外出倾向明显降低;家庭老人替代年轻父母行使了照顾学龄前儿童的责任,这使得孩子对女性迁移的拉力作用得以弱化。我们的研究没有发现相对贫困与迁移之间联系的证据,但这更可能是数据的局限而不是假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芳妹 《辽宁教育》2013,(3X):38-40
<正>一、作为大学生生活空间的互联网互联网不同于其他技术,它不仅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更关键的是,它从根本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空间样态。在现实空间之外,营造了一个拟真的虚拟空间,扩展了人类的交往平台,成为与现实空间相平行存在的另一虚拟的"真实"空间。互联网以现实世界为蓝本,通过数字化方式,借助代码和程序为人们提供了集学习、工作、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现在我们所说的虚拟世界,是基于数字化技术手段基础上的虚拟世界,符号进一步取代了文字,  相似文献   
4.
陈芳妹 《考试周刊》2014,(62):191-191
乡村治理的目的是维持乡村秩序,促进乡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自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乡村治理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必然导致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虽然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仍然存在许多困境,但加强乡村治理已刻不容缓。只有加强乡村治理,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能真正造福于民,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部署,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而且有助于推动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使他们更融洽地融入法治社会。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必须在培养大学生的合法性思维、重视程序思维和公正思维上下工夫,通过高校普法教育和校园法治文化的熏陶,发挥道德与法治的相互促进作用,多方发力,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也是当下汇集各种愿望、诉求的现实目标。地方高校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到的优势,乡村振兴也为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创造了契机、延展了育人平台。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中责无旁贷。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发挥优势原则、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原则、分类施策原则和发展导向原则,实现因地制宜与挖掘农民潜力的统一。加大教育扶持力度,发挥教育先导作用;找准农户需求与地方高校优势结合点,提高“三农”“造血”能力;建立农民参与和受益机制,保障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加大相对贫困大学生精准帮扶力度,减除他们学习生活与就业压力,是共同富裕进程中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