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阐述了自我概念的内涵,并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个体行为模式和个人参照系统在儿童自我概念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揭示自我概念的内涵,以及揭示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贺是中唐诗坛上一位独特的诗人.特殊的成长经历与现实生活环境造就了李贺自卑、自负的性格特点.重读李贺著名的鬼诗<苏小小墓>来揭秘其内心世界,获悉他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真实心理.  相似文献   
3.
箱庭疗法在聋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箱庭疗法因其独特的游戏性质及其非言语特性,特别适用于聋生的心理咨询。在“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里,通过玩沙、水和玩具模型,箱庭可统合聋生的感觉,调节社会认知,帮助宣泄情绪、表现心理,激活心理治愈力,促进聋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运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社交焦虑量表》(SAS)从538名大学新生中挑选出31名高社交焦虑者,采用等组前后测设计,考察自发性团体箱庭疗法、主题性团体箱庭在缓解社交焦虑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团体箱庭疗法均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情绪,团体箱庭中自我像关系结构的变迁是评估团体凝聚力、成员对社交活动以及自我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加工的时间进程特点,运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24名4-11岁ASD儿童、21名6-11岁聋哑儿童、32名6-11岁正常儿童观看人类面孔时的加工过程.结果显示,ASD儿童、聋哑儿童觉察面孔的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儿童,ASD组、聋哑组对面孔的注视时间、观看时间总量和各时程上都明显少于正常儿童,但注意时间分配趋势、加工模式并无差异,表明ASD儿童面孔加工模式与正常儿童无异,但存在数量和次数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使用《认知考试焦虑量表》从4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中筛选出不同考试焦虑水平的学生85名,让他们完成"寻找对10任务",进行注意稳定性实验。实验一考察特质考试焦虑对学生注意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二考察状态考试焦虑对学生注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度考试焦虑者反应的正确率最高,注意稳定性高;(2)高考试焦虑者在中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稳定性最佳,低唤醒者反应时最短,正确率也最低。结果表明,考试焦虑与注意稳定性的关系符合耶克斯-道德森定律,保持中度考试焦虑,有利于集中注意于任务上。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自我概念的内涵,并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个体行为模式和个人参照系统在儿童自我概念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揭示自我概念的内涵,以及揭示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边缘群体”与主流学生相比处于一种劣势而远离中心地带,往往容易被人遗忘。该群体心理敏感脆弱,人际关系紧张,对生命价值持消极、悲观、无奈的认知方式,以过激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更需要积极的关注。在高校应对“边缘群体”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创造多维的“去边缘化”展示平台,营造宽容、接纳、富有支持力的校园人际环境,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提高该群体主观幸福感,帮助其由“边缘”走向“中心”,规避漠视和游戏生命现象,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儿童原型具有多种表现侧面,其朝向积极或消极方向发展的关键在于与母亲或母亲原型的关系。箱庭疗法所强调的“母子一体性”治疗关系,治疗者对箱庭作品的理解方式,以及箱庭作品中的儿童原型表达,均为儿童原型理论在箱庭疗法中得以展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箱庭疗法作为一种游戏治疗方法,以超越言语障碍的功能克服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以模拟情境促进其心理理论的形成,以自然教学原理强调培养其主动自立和自控能力,激发其想像力、创造力,拓展其兴趣领域,从而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