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当代美学研究要实现从知识和学问向精神和智慧的提升,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必由之路。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重视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美学形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兴"是中华古典文艺美学中最重要最具民族特色的基元性范畴,"兴"论美学是中华古典艺术和美学的文化原型,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集中体现,"兴"论美学研究对于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文艺美学研究角度,以中华古典兴论美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实现兴论美学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后现代文化的描述与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后现代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认真的厘定和界说,对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是否存在后现代文化"的论争作了肯定的回答,对广泛存在于近年来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后现代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阐释。文章认为,中国后现代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产物,后现代文化的消解功能对当今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积极与消极二重性,必须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3.
诗歌艺术表现论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艺表现论亦为王夫之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诗学表现论的要义乃是追求艺术的有机与浑成 ,包括艺术意象的浑成、艺术结构的完整和艺术章法的完好等。王夫之的这种艺术浑成论的诗学观念虽然不以独创性取胜 ,但深刻地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经验的全面反思 ,又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表现论的系统总结 ,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对诗艺表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化诗学是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并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一种文论模式和批评方法,近年来,文化诗学研究在国内外文论界日渐形成学术高潮.文化诗学作为我国当代文论的一种理论创新形态,是对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审美诗学与文化研究的双重整合,显示出学术开拓性、前沿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受到我国当代文论和批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文的文与质、情与采的看法 ,构成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来是古典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所重视的一个问题 ,对此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曾通过对“文与质”这一传统哲学和诗学命题的重新阐释 ,并结合古典诗歌史的发展实践 ,对“情与采”这对美学范畴也提出了新颖精到的独特看法 ,提出了一个“本色”与“绮丽”兼美的诗学命题 ,从而把中国古典诗学的文质观与情采观研究提高到了一个带有总结意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卷四十为《隐秀》篇。由于上篇原文不全 ,关于《隐秀》篇的主旨或“隐秀”的涵义 ,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辩析刘勰原著与总结近年各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认为《隐秀》篇的主旨是从创作论的角度谈言意关系 ,或从修辞论的角度来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隐秀”问题与“比兴”问题有最密切的联系。“隐秀”论的提出 ,也是刘勰针对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有感之发。作为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一条重要的内在规律的揭示 ,刘勰的“隐秀”论与他同时代的钟峰的“滋味”论一样 ,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意境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兴”和“感兴”是中华古典美学最重要的元范畴,“兴”渗透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各种媒介、符号、修辞、文本、形态,表征于中国古代各门类艺术形态之中。感兴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一个源远流长的美学传统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兴”有起情和譬喻二义,感兴美学包括感物兴情和感兴表征这两个方面。但学界对感兴符号表征研究相对薄弱。文章着力研究感兴美学的符号表征诸问题,以期深化感兴美学研究,推进感兴美学进入中国当代美学和艺术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8.
当代审美文化由于其关注现实的价值立场,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同,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诗意化的生存。但是,由于现代性自身的悖论,在美学转型的历史合理性背后却掩盖着深刻的危机,因此,审美文化存在着种种误区,必须高扬新理性精神才能走出审美文化的误区,才能使人们真正的“诗意的栖居”在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几乎达到了可以与任何时代的西方美学思想相对话的境地。它不仅回应并助澜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存在论、语言学转向,继承并发展了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美学思想,而且还赓续并创新了古希腊、中世纪的神性美学传统。这对致力于创新的当下中国美学研究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契不是从创作方法,而是从艺术本体意义上研究现实主义的。在他看来,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的根本特质是对现实的整体反映。塑造典型是达到现实主义整体反映的必由途径,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现实主义的美学风貌,人道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