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于"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通过从关注知识的教学到关注思维的教学再到关注渗透数学思想的3次磨课经历,深刻体验到:深度课堂源于对概念本质的把握;深度课堂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深度课堂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由来教师在讲授"24时记时法"时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结合钟面认识一天24小时的活动中,当问到学生晚上7点还可以怎么表示时,大部分学生会说是19点。当教师追问这些学生是怎么想到的时,他们的回答相似,即每天晚上7点《新闻联播》播出时,电视显示的时间是19点。然而,当教师问到其他时刻时,  相似文献   
3.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然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这一目标,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4.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基于情境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学习。现结合《24时记时法》具体谈一谈。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教育成就人才需要许多条件和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的改革最终体现在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化上。因此,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有效的探究式教学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探究式学习;二是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教师的探究式学习是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服务的。要想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7.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的受阻。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一切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把这个目标落实到位,离不开知识的学习、思维的发展和思想的形成。现结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从知识、思维和思想三个层面来简要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一切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把这个目标落实到位,离不开知识的学习、思维的发展和思想的形成.那么接下来,我将结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从知识、思维和思想三个层面来简要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实,关于《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我本人也经历了知识、思维和思想三次磨课,从中做了一些思考,接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0.
陶红强 《今日教育》2014,(10):50-51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