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骨文以往被释作"阜"的字,主要有■等四种形体。关于"阜"字的解说,或以为象土山,如《说文解字·阜部》:"■,大陆,山无石者。象形。凡阜之属皆从阜。■,古文。"段注:"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层絫而上,首象其高,下象其三成也。"现代学者或以为象阶级类建筑,如徐中舒(1989:1507-1508):"古代穴居,于竖穴侧壁挖有■形之脚窝以便出入登降。甲骨文自字作■等形,正象脚窝之形,作■者乃其省体。"此外李孝定(1965:4129):"■■象山之阪级峻峭崚嶒。"此显然糅合二者为说。结合字形与甲骨文用例,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  相似文献   
2.
记录汉语的汉字系统,普遍存在着同词异字的现象,其中有共时的,也有历时的.就历时的同词异字而言,表现为不同历史时期可用不同的字(区别字、异体字、假借字等)来记录同一个词.本文在归纳出西周金文本身存在的同词异字的基础上,在将西周金文用字与现行汉字系统作对比,以观察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  相似文献   
3.
《说文》示部共计63字,按构造分类,这63字可分为象形、会意、亦声、形声四大类。其中亦声字的内部情况比较复杂。含有多个小类。从示部字所表示的本义来看,主要有表动作概念的祭祀活动、表示名物概念的神祖以及表示与祸福吉凶相关的性状或抽象概念,但仍有个别文字的本义不能归入以上三类。  相似文献   
4.
雷缙碚 《文教资料》2014,(15):23-24
《说文》牛部共计45字,按构造分类,这45字可分为象形、指事、亦声、形声四大类。这四类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从牛部字所表示的本义来看,主要为表示各种牛的名物概念,其次是表示与牛相关的动作概念,再次为表示涉及牛的性状概念。  相似文献   
5.
雷缙碚 《教师》2014,(26):54-55
假借字与通假字是古汉语课通论部分的一个教学重点。由于两者所指对象存在交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感到困难。在教学实践中,应先对两者的概念进行准确的辨析,再通过具体例字的梳理,认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6.
义近形符的通用常被说成是一种构成异体字的手段和方式,其实应当是异体字的性质所决定的必然现象,即异体字中形成差异的形旁往往是义近的。但不能反过来,由意义相近的形符构成的有差异的字形就一定是一字异体(即相通)。《说文》中由"止、足、走、辵、彳、行"等六个义近形符构成的文字,通用与对立同时存在,且对立远多于通用。  相似文献   
7.
雷缙碚 《文教资料》2008,(24):94-96
在古汉语的教学与练习中,常将词义的扩大、缩小的现象与词义义项的增加与减少相混淆,虽然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现象,所以,在古汉语的教学实践,可以作出适当的分别.  相似文献   
8.
“天”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哲学及神学概念,在传世典籍里屡见不鲜,但此概念的渊源至少可追溯到甲金文时代。本文结合甲金文和传世典籍的相关材料,对我国古人对“天”这一观念的演变作一些初步的梳理,从而探讨一下古人的神学观。  相似文献   
9.
对表达某种动作、行为、活动的语词所造的表义字,一般来说以会意字为主。但最初用以表示动作概念的表义字,往往只是与此动作有关的某个名物的独体象形字,而合体的会意字是在此独体的象形字基础上产生的。分析甲骨文表祭祀活动的表义字的形义关系,可以观察表动作概念的表义字其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一般逻辑。  相似文献   
10.
“天”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哲学及神学概念,在传世典籍里屡见不鲜,但此概念的渊源至少可追溯到甲金文时代。本文结合甲金文和传世典籍的相关材料。对我国古人对“天”这一观念的演变作一些初步的梳理,从而探讨一下古人的神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