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注意处理好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教材与教学、认识与实践三对关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韦湘燕 《河南教育》2008,(12):36-3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05"方案规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加强<概论>精品课程建设,就要全面推进这门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改革,重视社会实践教学,搞好网站建设.这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情报”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里,《辞海》(1939年10月版)对“情报”的解释是:“战时关于敌情之报告”。在西文中,“情报”源于拉丁文Informatio,原意是消息传递。如今,情报已经深入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990年6月出版的《图书情报词典》将“情报”解释为:“广义的情报指人们以各种方式传递与交流的具有一定目的与时效的信息。……狭义的情报具有知识的属性。”所谓“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反映。情报学上所说的意识,即情报意识,是意识这个术语在情报学科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人脑对情报的能动反映与认识。“它包括:对情报的敏感和灵感的自觉性,对情报的搜集整理和筛选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和传递的全过程。”①高校学生的情报意识,其主体对象是针对大学生(亦包括研究生)而言的,是大学生对情报的能动反映与认识。 一、加强培养高校学生情报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广西恭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建立起16个“富裕生态家园”新村示范点,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民过上了较富裕的生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等等。但在新农村建设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初步提出了对策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开设的一门大学本科生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纲要"课程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纲要"课程和"概论"课程的关系、"纲要"课程和中学历史课的关系、综述和专题的关系,还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党执政规律教育,要重视研究和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涵义与内容,找准切入点,把党执政规律教育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校园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乖各种能力的提高,关系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从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师生关系、校园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对如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荔浦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着力打造农村文化队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百余年探索,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从工业化到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的历史过程。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化解现代化危机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写文章、著书皆离不开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在我国的使用,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这不等于说我国古代没有标点,只不过当时不叫“标点”,而叫“句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标点符号经历了一个由产生、演变到渐趋完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