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凯勒(John M Keller)教授提出的"ARCS学习动机设计模型",提出将动机要素与学习环境设计相结合的理念.他强调影响学习者动机的不仅仅是行为主义所说的外部因素,而且也有众多内部心理因素;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呈现过程,更要关注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和认知心理特点.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开展了"体验分享"小学语文课堂研究,从而唤醒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语文学习自信.使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信息海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发现、探究、质疑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儿童诗的基本表达方法 ;创设一定的情景 ,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准备1 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 ,搜集儿童诗 ,并将搜集的优秀诗篇做成小报 ,鼓励学生加上自己的理解或评价 ;2 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诗篇 ;3 引导学生从教师推荐或同学介绍的诗篇中 ,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首 ,进行配乐朗诵 ,小组之间开展擂台赛。教学过程一、解读儿童诗 ,把握基本特征。教师 :最近 ,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儿童诗歌 ,还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儿童诗朗诵比赛。谁愿意将自己喜欢的诗歌向大家展示一下?(请两三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识字教学问题出发,应用积极学习理论开展"科学认读"识字活动课的研究,创设以学生自制剪贴本为载体,以自主发现、理解、交流、分享、思维等积极学习活动为主线的识字活动课程。通过数据统计与访谈跟踪,验证了该活动课程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状态的达成。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短路”,人们通常会想到电路连接错误,不但造成损坏,而且很危险,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短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状态,在电路连接中灵活地运用“短路”,还是很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6.
自我评改习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修改中得到提升和发展的。品读是品味分析、品评优劣、品中感悟的读书方法。将品读的方法巧妙地迁移到习作点评中,以学生的习作为品读载体,以品评赏析自己的习作为主要过程,以在品读中提高自我评价、自我矫正、修改能力为最终目的。品读是提高学生自我评改习作能力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项平 《江苏教育》2007,(6):19-20
我们琢磨课的好坏总离不开对课堂提问是否得当和到位;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也不可回避地要思考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虽然我们以提问作为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却较少追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怎样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因此,在问题设计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在日常的听课活动中。发现课堂提问因缺少推敲而常常出现不能准确把握问题“效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校只有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困难。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健康的文化是一种思想财富,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无形动力。而对于学校组织的细胞———班集体来说,增加教育的人文性,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为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同班级组织的整个文化氛围有一定的关联。换言之,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通常是其个性、其在班级组织中的地位及…  相似文献   
9.
"双向细目表"是以教学内容为纵轴,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横轴构成的二维教学目标分析表.纵轴是语文学习内容分解,即"知识纬度",布鲁姆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性知识,也就是任何学习都可以是其中的一种知识学习.横轴的"学习水平"依据布鲁姆提出的认知水平由低到高依次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品鉴六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
正以学为主线是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削减琐碎环节,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放给学生,形成以学生学与练为教学设计轴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由自学、自教(互教)、归纳三个中心环节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