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五四儿童文学的文化建构本源于儿童与成人的空间张力,五四中国的文化空间为五四儿童文学想象中国提供了隐喻质素。具体而论,物理空间确证了儿童价值体系的中国境域,文化空间透析了中国社会分层的话语对峙。五四儿童文学先驱借助儿童镜像来呈示五四中国的现代认同与疏离,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建构民族国家的话语努力。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青年导演的乡愁情怀与儿童研究领域“积极视角”的范式转变,新时代以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电影在艺术表达与社会教育上取得很大进展,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与文化表征。这些电影凸显地方性描写,展现性别视角,彰显儿童的能动性,展现了平实真切、诗意美好的农村风貌,刻画了面貌丰富、积极赋能的留守儿童形象。本文反思了此类电影存在的问题,认为有必要突破原生态迷思与不充分的儿童视角,发挥电影在艺术创新之外的教育导向。农村留守儿童电影应重视乡愁关怀与问题导向,重新审视儿童留守现象的社会成因与解决机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改善留守儿童贫弱等问题,为儿童提供具有社会支持与内生动力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