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敬畏,让人们的内心丰富宁静而有所畏葸戒惧,人们的言行举止才能更有约束从而在“有限的自由”中不断趋近真善美。课堂,无疑是我们作为教师心中最应该敬畏的。  相似文献   
2.
当“执行力”这三个字不仅仅作为一个名词,更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开始渗透到各级各类的组织或个人管理行为中的时候,在常熟市实验小学,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一种以铸造“执行力”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不过,那时好像还没有产生这个被叫做“执行力”的名词,也似乎还没有这门被称为“有效执行”的学问,老师们喜欢称之为“实小精神”,那就是: 敬业奉献,敢于攻坚,勇于创新,群策群力,雷厉风行,精益求精。在常熟市实验小学,不管你是初来乍到还是土生土长,对这样的24个字一定是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因为,这24个字,不仅是每位实小人心里想的、嘴上说的,更是脚下走着、手中做着的,已经深深融化进血液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大致可分成两类,如果说第一学段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感性的,那么第二学段则属于理性的.虽然并不是很准确,但从某些方面来看确实如此.第一学段课堂教学氛围好、课堂活动多,学生常常会随着二幅幅具体活泼的主题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游戏而积极开动脑筋,小手常举,小脸通红.但只要一到高年级,尤其是六年级,那样的场面便不再有,课堂发言的人往往是寥寥无几,成绩较好的学生如此,差一点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面对这样的沉默,教师无法长时间等待,毕竟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要完成的,这样许多教师只能实行满堂灌,教师教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心不在焉,双方的痛苦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细节虽小,却举轻若重。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发现、提出、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及其中的相关实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阐述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有效问题情境的作用,然后探讨了数学课堂中创设现实性、多元性、阶梯型、探索性问题情境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审视目前语文阅读课堂就会发现,不少新课教学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往往早已非常熟悉,老师按部就班的教学很难引起他们对这些熟悉内容的兴致,更谈不上有效阅读。克雷齐在《心理学纲  相似文献   
7.
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一、导读:质疑问难,激发情趣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趣从疑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引入课题“好学的爸爸”后引导学生提问:“小朋友,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小问号?”这样会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我想知道”的冲动。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筛选整合出最有价值的问题:1.爸爸为什么还要学习?2.爸爸在学什么?3.为什么说他好学?4.爸爸学得怎么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做尽可…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趣从疑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引入课题“好学的爸爸”后引导学生提问:“小朋友,读了课题,你的  相似文献   
10.
很久以来,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编者是一个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的角色。有时他与作者"合体",更多时候则是似有若无、可有可无。但是,一篇文本之所以被选入,之所以被如此这般地改编,却有着编者独到的思考与教学价值层面的意图,解读它,对话它,是阅读教学的应有视角。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