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惯性、惯性定律萌芽于古希腊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也记载了“静者恒静 ,动者恒动”的思想 [1].到了近代 ,惯性定律首先被伽利略 ( Galieo G alilei,156 4- 16 42 )发现 ,后经笛卡儿 ( Rene Dsecartes,1596 - 16 50 )、伽桑狄 ( Pierre G assend,1592 - 16 55)等人的不断完善 ,最后由牛顿 ( Lsaac N ew ton,16 42 - 172 7)综合整理为运动第一定律 .不仅惯性观念的发展与时代的宇宙图景有紧密的联系 ,而且惯性定律的发现也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开始 .有学者认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惯性定律可以说是首次使近代力学的建立变为可能的“原理”[2…  相似文献   
2.
顾江鸿 《物理教师》2002,23(12):40-42
由于在教学中,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真空、大气压等是分散在不同章节里进行教学的,我们很少知道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以真空的探索为线索把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憎恶真空”、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真空、大气压等之间的历史联系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覆杯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经典实验,操作方法为:取一个杯子,将杯中装满水,再用一张不渗水的纸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纸片将杯子缓缓倒置后,松开按住纸片的手,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薄薄的纸片将托起整杯的水。很多文献[1-9]专门对覆杯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文献  相似文献   
4.
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培计划"的实施,我刊特开设"国培计划成果汇报"栏目,旨在介绍经验、推广成果、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欢迎参与"国培计划"的院校、机构以及教师与学员积极赐稿、投稿。自承担"国培计划"培训任务以来,阜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整体部署下,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整合力量,广挖资源,创新模式,力争实效,培训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效果显著。特别是"国培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研修项目初中物理班的学员,在李季教授、顾江鸿博士的指导下,培训期间积极学习、深入反思、细致研究、认真总结,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论文。本期刊出其中的5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顾江鸿 《物理教师》2004,25(8):12-13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之中.我们一睁开眼睛,海量的彩色信息就会扑面而来.但你是否考虑过颜色是什么、颜色是怎样产生的这类问题.虽然在刚学习物理时我们就学习过光的色散,但是由于颜色不单单是物理学的问题,它还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领域,因此像以上有关颜色本质的问题我们未必都能正确回答出来.本文将以历史为线索对颜色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理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6.
碰撞球是演示完全弹性碰撞的一个实验。通过挖掘演示内容体现实验魅力;创设演示时机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理顺演示顺序促进学生思考;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设计探究问题让实验停而不止。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国际科学教育界掀起质疑实验教育功能的浪潮,大量研究表明实验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差距。这一浪潮不仅摸准了实验教学的症结,而且为实验教学开出了良方。这些研究成果也对我国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1 提出问题只要随手翻开一本初中物理辅导书 ,你就会找到下面这个题目 .把两块平面镜立放在桌面上 ,在两平面镜之间放一个物体 .当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90°时 ,物体成像的个数是多少 ?书上的答案都认为成像的个数是 3 .本刊 2 0 0 2年第 2期所刊《关于夹角为θ的两平面镜成像个数的讨论》[1] 一文不仅推出了我们熟知的公式n =3 60 /θ -1 (其中n为成像的个数 ,θ为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 ,而且还指出要使成像的个数为n ,θ必须满足θ =3 60 /n(n =1 ,2 ,3… ) .在阎金铎主编的《中学物理教材教法》[2 ] 中指出 ,当物体不在两平面镜的角平…  相似文献   
9.
预测—观察—解释——一种基于现代教育研究的演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示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课题.预测-观察-解释(POE)是由勘察学生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演化而来的、建立在"观察渗透理论"哲学观念和建构主义、前概念、概念转变等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型演示策略.这种演示策略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演示策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解读POE演示策略,可以促进演示实验和探究教学的开展,为有效地实施科学教学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