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202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苏教育2005年第3期争鸣栏目刊登了《好课,怎一个“试上”了得!》一文。在作者看来好课不应多磨,磨课在课前,反对教者“试上”。读后颇受启发,也引起了一些思考。我们也反对“彩排”课、作假课,但对于教者“试上”,我的想法书录于后,仅作一孔之见——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好课,理应是教师和学校永恒的追求。关于好课标准的界定、表述尽可见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并学会口算。2 结合本课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探索能力。3 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思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认知、情意、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然而习惯上教学本课…  相似文献   
3.
4.
积的变化规律是说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论依据,也是学生顺利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的必要的基础知识。教材在“小数乘法”一节的开头,安排了一道准备题: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先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这两组式题。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初,江苏省教委发文要求全省各中小学校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海门市作为全省最早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县(市)之一,首先在小学教育中进行了一场深刻而系统的革命.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努力,已取得明显效果.改革升学、评价促进素质教育面对升学、考试、分数带来的“三偏”现象,海门市于1991、1992年便瞄准这一应试教育的终端环节,试图就此切入,挣脱“怪圈”.经过反复酝酿,终于在1叨3年初出台了《关于改革小学升学、考试、评价的办法人明确取消省重点海门中学的初中部,取消小学升学统一考试,初中招生坚决实…  相似文献   
6.
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呢?笔者以为不仅要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建立过程”,还要努力引导学生掌握自身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参与,意会学习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能力或技能都是在学习主体参与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可见,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掌握也只有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完成。若离开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而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  相似文献   
7.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但是,并非每个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那种浮于浅表的问题,学生脱口而出;而那些过于艰深又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也会阻塞学生思维的通道,扼煞他们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的封面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每个封面都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为一体,是用来培养学生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对他们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内容。因此,教师要悉心诱导,巧妙运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置身于封面所展现的“科学世界”的情境中,使他们体验到科学技术的日新月  相似文献   
9.
【导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小数 ,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它既是小学生对数的概念与范围认识的一次扩展 ,也是对分数本质意义认识的一次飞跃 ,使学生切实学好这一课的内容 ,对于学生学习后续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及分数应用题等相关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意义。【导学设计】一、提供相宜的直观材料丰富感性认识看图 ,按要求写出合适的分数。1)图中的空白部分用()()表示。(2)图中的阴影部分用()(…  相似文献   
10.
“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掌握不同层次的数学“等现代大众数学理念,激荡着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数学教育,并以其强劲的前瞻力导引着当今数学教育的趋向.的确,数学要为人所用,应该撩开数学本身的神秘面纱,打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无形屏障,让数学走出王宫,走下金字塔,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