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面几何,初中学生感到难学,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以前所学的是有关数的知识和运算,而平面几何则是要从公理出发用推理论证的方法来推导图形的性质。研究的对象变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变了,因而,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近几年来,广大数学教师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作了不少努力和尝试。实践证明,仅从初二入手解决,困难较大。这就要求我们能从初二的前期教学——初一代数的教学入手,来分散这一难点。那么在初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应做哪些工作呢?我认为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三种),一类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另一类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后一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倍量是已知数,另一种是一倍量是未知数,可以设一倍量为X,然后列方程解答。当然也可以直接写出除法算式。复习时,应让学生认识这三种问题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学具,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拟就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要点,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初中代数,从研究一元一次方程开始,到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在习题中都配有字母系数方程,这是因为字母系数方程具有方程的一般性,具有应用的广泛性。研究字母系数方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代数中字母表示实数,可正,可负,可为零;可为整数,也可为分数;可为偶数,也可为奇数.因此,在解答具体问题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讨论,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课本中没有专门的章节阐述怎样对字母系数方程进行讨论,本文就习题所涉及范围归纳几点,供教师辅导学生解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我们知道,从同一材料来源探求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心理学上称之为求同思维(也叫收敛式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是毋庸置疑的,求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和求同思维相对而言是求异思维(也叫发散式思维),即是从同一材料来源探求不同的(包括特异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求异思维强调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想出多种可能,具有较强的思维选择性。这种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广阔,  相似文献   
6.
小学地理教材课后的“问题与练习”,往往是对本章或本节的重点、难点、要点及基础知识的训练,其题型较为多样,既有填空、问答题,又有填图、读图或根据图表分析。认真做好问题和练习题,不但可以巩固当堂学过的有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独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中的设疑是对学生有目的、有方向性的思维引导。教师巧妙地设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如何设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在“课题”上设疑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可出示两个圆柱体实物(一个细而长,另一个粗而短),问学生:“这两个圆柱哪个体积大呢?”仅凭学生观察是说不准确的。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只有准确地计算出它们的体积,才能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这样引入新课,对学生就有较强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衔接”上设疑数学知识既有它的阶段独立性,又有它的系统连系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知识的衔接处进行设  相似文献   
8.
一、列举实例,引出课题教师在引导学生举出周围常见表面是圆形的实物,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通过画圆,引出课题。(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导学生自学(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1页3—9行),提出思考题: ①用什么工具画圆,画圆的步骤是什么? ②什么叫圆心?圆心用什么字母表示? ③什么叫半径、直径?它们  相似文献   
9.
小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地理教学不应该只是书面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获得一些地理技能。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个教学指导思想问题,我们应该把它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一、设计导言,引起思维一节课成功与否,导言起着很大的作用。讲好课前导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壮丽的山川》一课时,以旧导新,  相似文献   
10.
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是学习乘除法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练习时除要求学生按照乘法口诀表横着背、竖着背,熟记乘法口诀外,还可要求学生按积的大小顺序“想得数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