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使用缠绕方法制作复合材料层板,将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埋入到缠绕复合材料层板中、铝板和缠绕复合材料板之间,监测整个固化历程,包括固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的应变变化,比较不同部位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热力学性能不同,复合材料内部与界面之间在固化过程中存在着差异,使得两种不同的材料在固化后期存在分离现象,并释放了一部分应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多相体材料,碳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损伤破坏规律与其组元材料的弹性常数、体积含量以及细观结构密切相关。独创了组元材料试样加工与拉伸试验方法,获得了石墨基体和碳纤维的拉伸模量、强度和断裂应变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观力学中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和Mori-Tanaka方法,建立了预报材料弹性常数的细观力学模型,并将理论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理论预报值与试验值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说明计算模型合理,计算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3.
寻幽石门关     
被誉为"核桃之乡"的漾濞,境内有奔流不息的江水,有峡幽谷深的百丈崖桥,有初始人文的苍山壁画,有古时要津的铁索吊桥,但最令人神往的要数省级风景名胜石门关了.……  相似文献   
4.
爱杉     
我爱杉,爱杉的美,杉的向上,杉的遵循自然而又放恣自我。冬末春初,吮吸着大自然的甘露。杉苏醒,它要迎接新的开始。在春光的爱抚下,它生长着,不过分地吸收养料。只要足了自己的那一份。枝头上,慢慢地为自己吐出稚嫩的新芽。它是一个画家,擅长优美地点缀着自己的那一笔。暮年的积雪舍不得离开这多月的伴侣,然而杉有自己的意愿。你走吧,它对积雪说。积雪化了,杉不感到寂寞。它的美又招来了小鸟。那是一只多么丑陋的候鸟。刚从南方飞回。但是杉却挽留鸟栖息在它的枝头。当麦苗长得如一株艾蒿那么高时,当田里的油菜花引得无数蜜蜂乱丛中飞舞时,当…  相似文献   
5.
基于差热测试、淬熄实验、微观组织及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TiO2-Mg-C-N2体系燃烧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反应过程经由多个中间反应直至最后完成,Mg在650℃时开始熔化,TiO2和Mg在750℃左右开始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Ti和C、N2在1100℃发生反应,TiC和TiN在1300℃固溶合成TiC11-xNx.TiO2-Mg-C-N2体系燃烧反应为复杂的固-液-气反应,其过程为:TiO2颗粒与Mg熔体以溶解-析出机制反应生成Ti和MgO;反应放出的强热诱发Ti-C-N2之间的反应,以扩散反应机制生成TiC和TiN;TiC和TiN连续固溶生成TiC1-xNx固溶体.  相似文献   
6.
机械基础实验是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索应用信息技术、TRIZ工具、开放项目、激励机制及创新大赛等手段,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旨在强化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对20CrMoH材料汽车齿轮在周期式可控气氛多用炉中进行了稀土渗碳工艺的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添加稀土对渗碳层深及提高碳势对渗碳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880℃~900℃,以氮气加甲醇为载体气氛的稀土渗碳工艺中,稀土加入量为5%时渗碳效果最佳,使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较普通渗碳提高了1.25~1.35倍;稀土渗碳过程中,提高碳势能稍增加渗碳层厚度,但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ANSYS通用有限元为手段,使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对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压力容器的渐进损伤,以失效因子为参数,讨论了失效单元逐层失效的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在2.0MPa时树脂完全开裂,最初纤维断裂出现在应力为8.1MPa的桶身与封头连接处,而后经向纤维逐渐断裂,此位置最终在8.9MPa下纤维全部断裂。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带有金属内衬的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工艺制度,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二维温度场和固化度场的分布模拟。在模型中通过有限差分法考虑了温度与固化度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带有金属内衬的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工艺数学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厚度可以加剧构件的固化速率及温度梯度;金属内衬在固化过程中更像一个吸热器,起到减缓温度梯度和固化速率的作用。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验证了模型数值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