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五千载岁月的沉淀与积累,使得这条大河浩浩荡荡、气象万千。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宝贵的教育资源。没有这样一条长河的灌溉与滋润,没有这样一条长河的惊涛骇浪、波光倒影,我们的教育必然是缺乏精神文化涵养的,必然是干枯的、贫瘠的、荒芜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长沙市明德中学近年来细心探索、锐意谋划、勇于实践,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育之中,汲引传统的清波,灌溉学子的心灵,多角度思考,多方位入手,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1964年夏天邓晓芒先生初中毕业,自告奋勇上山下乡当知青算起,邓晓芒离开母校明德,已经整整50年了。时光倥偬,当年青葱稚嫩的学子,转眼间两鬓已有点点白发。2014年11月3日,我校校友、著名哲学家邓晓芒教授回访母校,在灿烂的冬阳中,参观了明德老校区,拜访了自己当年的老师,并来到明德中学新校区,为老师和学生做了一场教育演讲。  相似文献   
3.
现代诗歌特别适合表达现代青少年的思绪与感情,引发学生哲学性的思辨与追问,让师生产生深层次的沟通与共鸣.但新诗的“整本书阅读”一直很少有人关注.文章选择台湾著名诗人周梦蝶的诗集《刹那》,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将课后的原生态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以主题探讨的方式贯连“整本书阅读”,以核心意象的探讨观照诗人的独特风格,通过写作的方式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形成了“思辨读写”相融合的特点,同时,也是对师生之间“非暴力沟通”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在引入概念、揭示规律、归纳性质、概括法则、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等教学环节中,都有很好的应用。下面谈几种类型的课堂提问。(一)归纳型提问:在引入概念或导出公式、得出性质时,让学生对某类事物中个别实例的观察或计算、分析、综合,抽象出个别特性,然后把这些特性区分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从而归纳出这类事物的一般特性:或是概括  相似文献   
5.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便会伴着悲壮豪迈、雄浑有力的乐曲高唱起这首历经大半个世纪而不衰的《义勇军进行曲》。如今,它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的每一次奏响,都进发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与敌人血战到底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7.
马臻 《大学生》2013,(Z2):128-129
正我从这样的小事出发,滔滔不绝地给小谢传授了很多经验。小谢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他获得很大的启发,继续投入后续研究。可做着做着,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文献中的说法不一致,便觉得很沮丧,怀疑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实验全都报废了。小谢是我和别的老师联合培养的硕士生。他从小学校考进来后,非常有科研激情,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当前,全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在蓬勃发展,极大增强了高校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能力。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愈发明显,值得思考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学习》2013年第5期发表了杨继利老师的《从鲁迅"立群"到"立人"的教育观说起》,对鲁迅"立人"的教育观的发展及其特征进行了简洁的阐述。文章认为鲁迅的"立人"教育观体现了对"个体生命尊严的深刻认识",是一种生命本位的教育观,并由此引申出"教育,应该把人的生命尊严置于核心位置"的主题,认为教育应该尊重  相似文献   
10.
孔庆东在讲鲁迅《故乡》时,曾经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我想读过《故乡》的学生,可能对教师归纳的中心思想都忘了,但是忘不了小说里的那个画面: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一个少年戴着银项圈。这个画面是永远忘不掉的。其实如果写在别的小说里,也不见得这么难忘,为什么《故乡》里的这一段这么难忘呢?我觉得这一段是故乡的灵魂,就像诗歌有诗眼一样,这是题眼。为什么说它是题眼呢?因为《故乡》讲的是一个希望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