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13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一幅名对:"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用普通话念,"达三江"不顺:上联"通"为平,下联"达"也是平.其实"达"是古代入声,入声属仄,"达三江"与"通四海"在平仄上没错.不识入声字,这幅名对就会判为错.现代汉语在南方普遍保有入声,南方老师对于哪些字是入声不会误判.北方话(除大部分山西话及毗邻地区方言外)没有入声,北方老师会认定"达"为平,对于"达三江"一类的现象容易误判.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明显地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并随着这一特征不断加强 ,最终使传统绘画由客体对象的表现转向了主观情感、气质、精神的表现。西方绘画中的形体代表了形体本身的比例、结构的和谐与秩序 ,强调色彩的视觉真实 ,追求科学的色彩规律 ,从而形成了以写实主义绘画为传统的西方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历史悠久,传统丰富,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重视用笔用墨,以墨色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色调的造型手段,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具有独特的空间认识和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即词的分类、短语结构、单句成分、复句类型。这个课程标准同时又指出:语法知识不列入考试范围。据我们观察,近年来高考试题又都涉及语法,只是不考概念而考应用。在这样的又要教又不考,初中不考高中考的教学大环境中,语法教学该怎样进行确是一个新的难点,应当引起教师、教材编写者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各艺术门类相旦联系,又各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门类。各门类之间的互相借鉴,给各自的艺术生命带来了新的生机。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名词被赋予新的涵义而被运用到造型艺术的画面中来。而绘画中的色彩、调子等术语也是音乐王国中的常客。如音乐讲“音调”“音阶”,绘画则讲“色调”“色阶”;“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这都形象地表明了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血缘关系。绘画的色彩可以象征感情…  相似文献   
6.
语言课该怎么上,实在是个天大的话题。我只举几个反面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六五”期间,地矿系统地质教育(含职工教育)有了很大发展,队伍素质有所提高,队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无疑将对地质找矿和地质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地质找矿工作的客观要求来看,地矿系统人才状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干部(含管理干部、科技干部,下同)队伍  相似文献   
10.
日本横滨大学机械系主任乌居薰博士,去年在北京工业学院参观、座谈时,谈到有关办学思想的问题。他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教育要适应自己的特点。中国人口多,耕地少,与日本近似,所以日本经验可以给中国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