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你会几岁教你的孩子背《论语》?”这是于丹现在不断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有人想象于丹在家一定是跟老公吟诗作画,女儿坐在床上晃着小脑袋背《论语》。于丹听后大惊,直接用“可怕”来形容这样的场景。她说:“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当今社会的浮躁现象,国学大师文怀沙指出,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懂羞耻。"无德比无才更可怕。"他在给企业家们讲课时,曾认真提及此话:"你用人,招聘职员,有一个标准不可或缺,要知耻,知道害臊。你一批评,他就脸红,这个人可以用。如果他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个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这个人是不要脸的,没有羞耻之感,那不能要。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一个人要是不害臊,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知耻,才会给自己立道德的尺戒。"  相似文献   
3.
郑欣淼是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他十分强调故官的化意义。对于故宫里的一些商业化现象,他感触很深。他说,故官里过去很多带有显商业标志的东西,我们都已经自己筹款拆除重建了。以前在故宫里头的垃圾桶、供游人休息的椅子上,有很大的商标在上头,难看极了。尤其是那个遮阳伞,那么大的字写在上头,一些游客还很泰然地坐在下面。这些都促使他下决心换掉。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作为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有序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璐  尹欣 《学习之友》2012,(5):10-11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  相似文献   
6.
该文旨在研究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以及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制订了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状况的问卷,对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和访谈.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初步总结出目前网络学历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的现状与特点,自主学习状况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主学习的相关因素等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研究所获得的相关的数据与结论,能为改善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和提高网络自主学习的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召开别开生面的研讨会,许多编辑、记者畅谈了自己采编工作的体会。解放日报关于上海 “癌症患者俱乐部”的报道,早已为全国通晓。组编这一报道的是解放日报《人民广场》专栏责任编辑离懊盈,他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很大兴趣。《用真情拥抱生活》一文,就是他根据发言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8.
教育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从研究的时间分布、研究主体、研究的方法、研究内容四个维度对近年来国内学者的教育扶贫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未来研究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飞翔的精灵     
认识芳丫头是在学校里的画室。那天,她穿着一件深蓝色的 T恤胸前印着橘红色的大大的“ only”背着 just do it的大书包。站在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中,就像灰色中的一抹亮色,招摇且醒目。   由于画架常摆在一块的缘故吧,她的亲和力在不知不觉中把我“同化”了。她崇拜凡·高,却并不认同。厚重的油彩,明亮的基调,是芳丫头一贯的风格。她画的《向日葵》至今仍被作为典范挂在画室的北墙上——惟一能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在她的画里,格子布想要飞翔,向日葵张牙舞爪。浑厚的棕、蓬勃的绿、灿烂的黄、明亮的蓝被她一股脑儿倾倒在画布上。喷…  相似文献   
10.
尹欣 《教育文汇》2006,(11):13-15
无忧无虑,本是童年特有的属性,如今怎么反倒成了一种奢求?“大人只知道让我们好好学习,吃饱穿暖,根本不管我们心情好不好”,孩子们发出了这样的抱怨。对此,多数被访家长却不以为然:“小孩子,哪里懂得什么叫心情?”难道,“心情”这东西,果真与童年没有关系,与孩子没有关系吗?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