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蚩尤与黄帝之战,司马迁以审慎的史学原则,载入其《史记·五帝本纪》之篇首文字中,他认为传说是以社会历史为依托,先秦文献含有神话色彩的记载,深藏着先祖人事的影子,说明上古包括黄帝在内关于崇拜英雄的故事,非为无根之说。本文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对蚩尤与黄帝之战,着重揭示蚩尤的历史性贡献,从上古历史文化中的蚩尤,诠解蚩尤对历史文化的影响与贡献。蚩尤与黄帝之战中,黄帝是胜利者,蚩尤是失败者。成功者受到应有的尊敬与颂扬,失败者的风范也应受到珍视。黄帝之所以崇高,就是他在胜利之后,择蚩尤之善者而用之,其不善者而弃之,说明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与蚩尤的功德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是沿着这种思路,通过蚩尤与黄帝之战的前因后果,揭示其对历史文化开拓中的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2.
傅山与道教     
傅山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对宗教神学的研究成果,是他思想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份。傅山对宗教神学作过广泛的研究,涉及到当时社会流行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对佛经道藏研究较深,对道教则具有明显的偏爱。他在年轻时,经史子集全读,对方外书很感兴趣,不为科举时文所束缚。之后则更喜读老庄书,他曾说,  相似文献   
3.
朱熹思想在以往八百年历史中,尽管是褒贬俱存,却始终是学者研究学者研究学问的重要课题之一,说明其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朱子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整体思想中的能动精神,会通思想中的创新意识以及中庸思想中的发展观念,曾对后世起过积极影响,对当代中国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初理学与薛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发展的思维形态,是封建社会晚期的产物。它在宋元明清四王朝近七百年中,一直被奉为官方哲学,在意识形态整个领域中处于统治地位,深刻地影响着古代社会晚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等领域。它认为,宇宙的最高本体是理,理派生气,并借助气展开一个流行过程,而成为产生宇宙万事万物的本原;“理”的含义又类似于“天”,所以“理”亦称为“天理”。由于这种哲学思潮的这个特点,在元代被概括为道学,后又通称为理学。理学起源于北宋,形成于南宋,在明代得到恢复和重要发展。故又简称为宋明理学。明初理学,既是这种哲学思潮的发展,又是明代初期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即今山西永济)人。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化名人,在文学、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等领域,都作出重要贡献,其学术思想和诗文作品,至今在国内外仍具有重大影响。柳宗元在学术思想方面取得这样的丰硕成果,是同他具有一个坚定的原则相联系着。他注重“生人之意”,反对“藩镇聚敛”。就是说,他反对藩镇拥兵割据,肆意剥刻百姓,这是一种维护中央集权的爱国思想。尽管这种思想具  相似文献   
6.
薛瑄在明代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性说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将薛瑄的思想概括为“以性为本”是有道理的。薛瑄的性说,虽然是继承了程朱的旨意,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观点也反映了明代思维发展的踪  相似文献   
7.
“无为而治”是老子社会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主要有两层意义:首先它是道法自然的引申。他认为天道与人道,相殊而相通,主张以天道统摄人道,既可使天道与人道统一,又可使社会关系和谐,造成一个人人处于自化、自正、自富和自朴的境界,绘制出他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蓝图。第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求在客观中显现主体的能动性,人的客体化,主体的客体化,给人以最佳定位,通过贵柔、柔弱胜强之途,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这正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体现。可见“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理性自觉的思维方法,自古以来便深受重视,其“无为而治”被喻为“南面之术”而宝之,是很自然的。当今人类面临着天道与人道关系的种种问题,自可从中受到启迪,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