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体育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中国语文教材不断变革,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也存有诸多困惑。变化1.由经本到文本。所谓经本是指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中所读的经书,这里所说的经指六经。1904年,庄景仲编写了《训蒙新读本》,王绍翰编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案”教学实验的教育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案教学实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本土化的教学改革实验,这种实验凸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凸显了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的特质,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学案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是学案的表征、价值以及教师个性等问题随之凸现出来,亟待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细读《台阶》课堂实录及设计意图,获益颇多,尤其是对“问题群”的思考和对学生思维的高度关注印象尤深。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实践:价值、困惑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实践证明它创建了完善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反思评审实践的不足,完善我们的评审制度,为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具有着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学预设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具体实践方案,教学生成则是教学预设创造性实践的具体体现。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们经过实践、反思,逐渐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教学预设是生成的实践基础,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是教学预设的创新过程;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了预设与生成的哲学基础。这些认识对推进课程改革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教师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现代化的语文教育思想、创新的自信心与责任感、新的人才观、新的学习观、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7.
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范式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中语课程标准》取代《高中语教学大纲》,必将引发语教学范式的革命。这种革命体现在五个方面:语言教学:由“得形忘意”到“得形得意”;阅读教学:由“单一理解”到“多元理解”;写作教学:由“为造情”到“为情造”:学科教学:由“学科封闭”到“学科开放”;学科课程:由“单一课程”到“多元课程”。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教育形态变化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经历了白话文革命、科学化的改造、人文精神的回归三个阶段。当代的语文教育现代化的要素包括 :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实现当代语文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包括 :语文教育传统的现代转型 ,国外教育理念的范式转换 ,教师个性化教育实践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谈对话在新课程实践中的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课程标准引入“对话理论”之后,对话便成了当今课堂教学的时尚。引入对话理论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言说权,标志着课堂教学的进步。实践对话理论也就成了教师的自觉追求。但是在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对话又存有明显的偏差:如在教学实践中追求“对  相似文献   
10.
拜读路景云同志的大作《陶渊明门第观念之我见》(见本刊1981年第三期)一文,对陶渊明的门第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路文中提出陶侃、陶渊明是溪族人这一观点,却难以令人置信,似有商榷的必要。路文说:陶渊明“虽出身于士族家庭,但不是门阀世族。在陶氏的家族史上,却曾出过陶侃那样的达官显宦。陶侃是诗人的曾祖,凭战功封长沙郡公,死后进位大司马。但陶侃不是门阀世族,是少数民族溪人,尽管战功卓著,仍被时人所轻。温峤曾骂这位大司马为‘溪狗’(《世说新语·容止篇》)。《晋书·陶侃传》也说他‘望非世族,俗异诸华’,因而被人所耻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